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丁舟 2019-07-2900:10:51 评论 4,412 views

系列《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之1.4

如果按照时代顺序游览,希腊的第一站应该安排去克里特岛。欣赏宫殿遗址和精美的壁画,追忆亦真亦幻的神话。宙斯变身公牛诱惑欧罗巴,生子米诺斯当国王战胜雅典,迷宫中的恶牛吃掉童男童女,英俊的忒修斯在美丽的公主帮助下宰牛后收获爱情,国王爱琴误以为儿子忒修斯已死,跳海自尽,从此那一片海叫做“爱琴海”,而我曾经误以为是“爱情海”……

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精美的米诺斯壁画,可以看出受埃及壁画头侧、眼正、肩正风格的影响。

可是去克里特岛有些麻烦,只能放弃。第一站从纳夫普里翁出发,经过梯林斯,去了迈锡尼遗址。

遗址范围并不大,也就是一座小村庄的规模。除了那座闻名于世的狮子门,其他地方看不出所以然。大小不同的石头按照规则堆码排放,看了介绍,才知道这里是房屋,那里可能是宫殿。看了复原图,也觉不出到底有何伟大。这当然是外行人的一般感受。看了博物馆的藏品,会好一些,但是依然没有震撼的感觉。哪怕是后来在雅典的国家考古博物馆,看到相传可能是阿伽门农的金面罩,也只是印证了书上的图片而已。

天空晴朗,烈日当头,参观过程中几乎无处躲藏。放眼四周,全是荒凉的丘陵,只零星生长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和小树,这样的自然环境要想文明大发展实在困难重重。我暗想,自己发现了迈锡尼文明灭亡的秘密,估计就是被太阳暴晒所致。参观行将结束,我躲在一处围墙遗址背阴处乘凉,看见两名西方人,可能是母女关系。女儿手捧一册希腊旅游手册,细声慢慢朗读。母亲带黑色墨镜,一手持盲杖,一手抚摸墙壁,仰头仔细聆听。这是令人感动的一幕,我真想用相机拍下来,可是觉得不礼貌,也不想打扰这份阅读历史的宁静。而我自己的感受,可能要试着重新思考了。

欧洲文明的源头一般是从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算起,大约前1800年产生线形文字,在前1600年左右文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衰落,主要原因可能是附近锡拉岛的一次火山爆发。迈锡尼承接克里特的火种,在希腊本土开始孕育发展,主要存在于公元前1600~1100年间,其统治范围包括现在的整个希腊南部地区,后被北方外族多利安人毁灭。至此,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直至公元前8世纪左右开始复兴,公元前5世纪达到鼎盛。

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上下图分别为刻在泥板上的爱琴海文明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

因为考古发掘成果的先后顺序,欧洲人了解自身早期文明要比了解古埃及和两河文明晚。19、20世纪是世界考古史的黄金时代,肯定一去不复返了。考古工作者通过努力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祖先的了解摒弃了荒诞的传说,虽然不解之谜依然很多,但是已经基本改掉了异想天开和胡说八道的坏毛病。19世纪初的欧洲英法两强国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开展考古工作,或通过战争掠夺文物,或收买当地官员取得发掘权,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一样。不过抛开道德层面的谴责,他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果一项项公布,在欧洲大陆掀起了东方热。但是骄傲的欧洲人随之发现,这些文明全是“劣等民族”祖先的产物,而且时间要比当时已知的古希腊文明早,那么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否会更早,又在哪里呢?此时出现了一位考古奇才。

德国人谢里曼(1822~1890)坚定地认为荷马史诗所描述的故事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所以在小亚细亚的西部开始挖掘工作。他于1873年发现了他认定的特洛伊古城,同时发现大批珠宝,并将其偷运出奥斯曼帝国。当地政府对此大为恼火,禁止谢里曼继续工作。于是他转战希腊,并于1876年成功挖掘出迈锡尼文明遗址,成果震惊欧洲。由于迈锡尼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欧洲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故事还没有结束,1898年奥斯曼被逐出克里特岛后,1900年英国人伊文思(1851~1941)在该岛发掘,发现了米诺斯文明。欧洲人又高兴了一次,因为文明产生的时间又被提前了。

克里特和迈锡尼合称爱琴文明,与后来的古希腊文明相连,但是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由于克里特和迈锡尼出现时间比两河和古埃及文明晚,地理上又接近,明显受到后者影响,因此其原生性受到一些质疑。比如迈锡尼具有代表性的狮子门和金面罩,与两河和古埃及更有血缘关系,而与后来的古希腊文明似乎距离很远,这些都是爱琴文明的复杂性所在。只能肯定,由于地域相同、血缘相近、时间顺延,某些文化遗传在起作用,因此将爱琴文明和古希腊文明视为一体并不为过,也可以统称为古希腊文明。但是从大范围看,古希腊文明和爱琴文明应该属于同地异类。比如克里特和迈锡尼曾经发明和使用过线形文字,却与古希腊文字毫无关联。另外,尽管它们的商业成就经常被后人称颂,不过从考古遗存及社会发展脉络来看,明显有夸大的嫌疑,与后来古希腊强大的商业实力并非同一路径。更为重要的是,古希腊文明确实另有其源。

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左图是迈锡尼遗址出土的金面罩,右图是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4世纪)的金面罩。

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左图是迈锡尼遗址的狮子门。右图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赫梯王朝时期的狮子门,位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门已经坍塌,两边雕有狮子。

与其他古文明伴随大河诞生不同,古希腊地区是个例外。在其繁盛时期,城邦较为密集的区域有三大块,由西向东分别为亚平宁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部。在这样一片地域中,没有一条大河,平原少、山地多,有的只是绵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湛蓝的大海。早期古希腊人也是靠采摘和渔猎维持生活,后来增添了农业,分别形成依靠山地、平原、沿海生产生活的三种部落。迈锡尼文明就是部落混合的产物。但是由于缺乏较先进的农业,随着人口增长,在内战和外族入侵后,衰落是必然结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古文明扎堆的地方,总有值得学习的内容。古希腊早期受东方古埃及和两河文明的影响非常明显,称为“东方化”时期。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异,渔民不可能向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希腊人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学习、吸收、创新,开创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他们最主要的老师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

腓尼基在中国名气不大,但在西方却青史留名。因为资料显示,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爱琴文明。腓尼基人生活在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地中海东岸,地处新月沃地的西端,是两河文明的延伸地区。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6世纪同古埃及已有广泛的贸易。有传说称腓尼基的船队曾经绕行非洲一圈,尽管并不可信,但是腓尼基人的其他故事也足以让人赞叹。他们掌握了当时最优秀的造船术与航海术,精通商贸,并制定规则,建立海外殖民地。在两河流域的众多古文明中,别看腓尼基体量不大,却占有重要地位。

腓尼基人的文字尤其值得一提。由于社会发展,文字作为一项技术发明,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出现,然后在长期内逐步演化和完善。早期文字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多是宗教、政治需求,所以内容多为祭祀、占卜、神祇、王室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记录。在这一点上,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最有代表性。楔形文字相对丰富,有很多商业内容。腓尼基人唯利是图,不愿意受繁琐的束缚,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简洁的音标文字,更加便于记录账目和从事商贸,后来被古希腊人吸收改进,成为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原型。如果仅从商业角度看,腓尼基人的文字在技术上更先进。

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腓尼基人的字母表有22个字母。

但是腓尼基人的生存地域太过狭小,产出很少,只能依赖商贸,而贸易额中转口贸易比重大,因此长期受制于亚述、波斯等农业帝国,难以发展壮大。所以腓尼基人虽富但不强,独立性很差,在亚洲的领土难有作为,反倒是后来在非洲的殖民地迦太基上演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不过最终都消失在罗马帝国的版图中。腓尼基人的这些长处都是由后人发掘和肯定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中,他们则通常被描述为奸商和强盗。因为曾经长期是商业对手和政治敌人,最后的胜利者只能这样书写历史。

古希腊人主要向腓尼基人学习航海和商贸,但却没有可供交换的商品。希腊地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如果只种粮食作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迈锡尼就是前车之鉴。而且古埃及和两河地区也不需要粮食,所以古希腊人因地制宜,最终开发出油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通过深加工,榨成橄榄油、酿出葡萄酒,行销地中海,换回所需的商品。从此古希腊打开了财富之门,在文明之路上大踏步前进,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腓尼基人,拥有了独立性。

其实所有的古文明在早期都很难说是完全孤立的。后世由于牵扯太多的政治或感情因素,造成认识混乱,在文明的血统论里挣扎。像比较宠物狗似的严格判断谁更纯种更聪明,实在没有必要。造成困惑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如何理解在较大的同一地域中,彼此关联性较弱的不同古文明出现更替;2.如何理解某地域强势文明的异地传播及其影响力的扩散。

不妨将目光上溯。据科学发现,现在的人类都是从东非某地的智人逐渐发展而来,足迹逐渐遍布世界各地。地球上除南极洲之外,都有早期人类活动。至于具体的行进路线和过程,科学家做出过种种推断和假设。从非洲到亚欧比较简单,从亚洲到美洲和大洋洲复杂一些。人类的原始路线图,大致与早期文明的诞生过程相同,并显示出彼此的关联。欧亚北非集中爆发,虽然各自都可以独立成章,但是从地域远近关系看,又可以分成三部分。两河、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有一定的关联,印度河和恒河文明有关联,中国古文明相对独立。其中前两大部分也有一定的关联,而中国还是独立。不过应该认识到,这种划分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关联性是绝对的。只不过在文明早期,关联性表现不明显,即使亲疏有别,也缺乏详实的资料。

丁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