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之2.17
纳夫普里翁位于某海湾的东侧,是一个港口小城。该城有一处旅游景点,导游图上介绍名叫“威尼斯城堡”,就在我所住旅馆不远处的小山顶上,抬头就能看到外部轮廓。
早晨我顺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山顶。回头一望,全城尽收眼底。买票后走进城堡,发现这是一处纯粹的军事设施。朝向海洋的一侧,山势陡峭,几乎直插大海。随着山势起伏,建有一道围墙。由于山体已有一百多米高,具备了攻击和防御优势,所以城堡内的建筑并不高大,但是占地面积较广,配备各种设施。临墙远眺,视野极佳,港湾内一片宁静,只有几艘游艇在漂荡。远处的海面飘浮着一层薄雾,微微露出些杀气,仿佛隐藏着准备来袭的敌船。
纳夫普利翁的威尼斯城堡。
这是一处极具军事优势的城堡,保卫着港口,保卫着它身后的各种利益。但它为什么叫威尼斯城堡呢?它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有什么联系呢?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西北角,现在只是一座小城,以旅游业闻名于世。遥想当年,它也曾有过一段风采照人的历史。威尼斯地区早期是由潟湖形成的一片盐碱地,有渔民在此为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人口逐渐增加,威尼斯人依靠经商,从贩卖当地特产咸鱼和食盐起步,换回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咸鱼和食盐在古希腊时期不算是重要商品,但是到了中世纪,欧洲内陆人口增多,对盐的需求增大,就变成了高利润商品。这与中国的情况非常相似。
威尼斯早期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又紧邻法兰克王国。于是威尼斯在政治上力求左右逢源,免受可能遭到的灭顶之灾。当经济地位上升后,威尼斯开始寻求政治的独立性。这对于综合实力并不强大的弹丸之地来说,通常很困难,但是威尼斯做到了,在9世纪初获得自治权。此后两大王国的势力逐渐衰退,已经羽翼丰满的威尼斯大展拳脚,居然在权力真空区来填空了。
咸鱼和食盐的老本行不能放弃,威尼斯人又开始多种经营:橄榄油、葡萄酒、木材、金属、玻璃、香料、奢侈品,甚至奴隶,获得丰厚利润。威尼斯人自己保持的核心制造业是造船,包括各种形式的商船和战船,以及配套的军事装备,还设立了一套专利制度鼓励创新和加以保护。威尼斯人组建的强大海军,成为各方都不敢小觑的一股力量,并借此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大发横财。有了商业和军事双重保障,威尼斯人建设城市、扩张领地,逐渐取得东地中海的控制权。此后的几百年,威尼斯城跃升为西方第一大港。最强盛之时,威尼斯拥有亚得里亚海东岸大片领土和岛屿,伯罗奔尼撒半岛部分地区,克里特岛、塞浦路斯以及爱琴海诸多岛屿,各种威尼斯城堡相继建立。商品种类涵盖欧亚非,经济利益触及整个已知世界。马可·波罗就是出身于威尼斯商人世家,他的经历只是众多威尼斯传奇故事中比较著名的一个。
威尼斯本身属于天主教地区,但是独立性极强,黑白两道,里外通吃。面对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地区,以及后来的欧洲新兴君主制国家、奥斯曼帝国,从来都是利字当头,不卑不亢。捍卫宗教独立,不让罗马教廷多拿一块金币;和欧洲其他地区做生意,没有优惠政策;帮助拜占庭抗击北方诺曼人的侵扰,获得在拜占庭帝国境内的特殊商业权利;当这种权利受到削弱时,又可以伙同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然后又照样生意往来;为了通商,可以和伊斯兰的王朝结成军事同盟;后期有时被奥斯曼帝国压得抬不起头,以致兵戎相见,可是转过头为了做生意,依然笑脸相迎。面对威尼斯的强势和利益,各方眼红的势力组织过多次联盟与之交战,双方有输有赢,但它长期屹立不倒。威尼斯的历史表现并不像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中义薄云天的安东尼奥,而更像那个见利忘义的犹太商人夏洛克。
虽然威尼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动物,但是丰厚的商业利润也造就了灿烂的文化成就。在暗淡的中世纪,它是最先升起的一颗明星。有了钱,首先要建造一些与财富相匹配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圣马可大教堂。其实原来有一座旧圣马可教堂,为存放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偷来的圣使徒马可的遗骸而建,但在10世纪毁于一场内乱。于是威尼斯人修建了欧洲中世纪最宏伟、最豪华的教堂新圣马可教堂,比罗马教廷的旧圣彼得大教堂还大。教堂为拜占庭风格,主体建完后,扩建、外装、内饰、陈设持续进行了好几百年。教堂被打造得金碧辉煌,各种奇珍异宝点缀其间,其中包括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掠来的古罗马时期的四匹著名铜马。如此明显的僭越之举在中国是灭门之罪,可对于威尼斯来说却是无上的荣耀,令欧洲其他教堂黯然失色。更何况这座教堂实质上不属于教会,而归总督和威尼斯政府所有,直到1807年才成为天主教威尼斯教区的主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外景。
以威尼斯城为中心的威尼斯共和国是欧洲中世纪商业重新兴盛的产物。与诸多君主制王国不同,它的行政构架接近古罗马共和时期,而国家性质更接近古希腊的城邦。在罗马帝国后期和中世纪前期,由于社会运转对农业土地的严重依赖,再加上封建制和政教合一,高效的商业环境似乎已经消失了。威尼斯拥抱海洋,依靠商业立国,铸造的金币成色高,童叟无欺,同时拥有强大的海军。在政治上从僭主到贵族寡头再到共和,选举总督代表共和国最高权力,设有大小议会,兼顾平民利益。这套政治制度的产生,没有直接的老师,也非强行输入,乃是浑然天成,自然发生。如此看来,欧洲局部地区的综合状况,已经越来越有古希腊的韵味了。
威尼斯的海上强国地位是打出来的。它有一个长期势不两立的对手,就是与其性质完全相同的热那亚共和国。地理位置都相似,只不过热那亚在亚平宁半岛的西边。两个共和国在13~16世纪的强盛时期,为了争夺地中海的商业霸权,定期高频率进行不同程度的战争。其他各方势力也参杂其中,双方的缠斗互有胜负。由于威尼斯在东方的贸易利润更大,所以整体实力占上风。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一次威尼斯对热那亚的战役,不幸战败被俘,幸运的是在监狱里遇到一位作家。马可·波罗吐沫横飞,口述游记,被人称为“百万先生”。现在对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游记内容的真伪存在争议,并且还会争论下去。不过对于大历史而言,就像许多古代书籍一样,内容真伪、对错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后世的影响力更体现出它的价值,而《马可·波罗游记》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以及多方的海战中,欧洲的造船技术迎来一次飞跃。经过千年积淀,一种更有商业价值的三桅帆船(也有四桅),融合萃取各种技术优势,并做出取舍后,于15世纪在地中海及西欧沿海诞生了。三桅帆船在各种风向条件下都能向前航行,并且逐步取消了以前不能缺少的桨手。因此,人员及消耗减少,船舷可以封闭加高,船体容积增大,进而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三桅帆船是一个大家族,有一种叫克拉克帆船,相对宽大,装货多、吃水深、速度慢,多在地中海使用;另一种叫卡拉维尔帆船,相对窄小,装货少、吃水浅、速度快,多在大西洋沿岸使用。三桅帆船使跨洋航行成为可能,是开启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技术铺垫,世界的海洋从此开始准备迎接航海家的到来。当各种三桅帆船再来一个混合搭配,装上火炮,组成舰队,就不只是寻找宝物,而是要征服世界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作为研制三桅帆船的先行者,威尼斯和热那亚却没能冲出地中海。他们在航海方面积累的所有经验,最后都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做了嫁衣。
一艘15世纪晚期的三桅克拉克帆船雕刻,尾桅上挂有三角帆,并配有尾舵。
奥斯曼帝国强大后,威尼斯的海外领土慢慢失去。不过在反复斗争中,威尼斯也曾趁奥斯曼衰落时两度拥有纳夫普里翁,威尼斯城堡就是那时的产物。尽管和奥斯曼有种种的不愉快,但是从互惠互利的角度出发,威尼斯在奥斯曼的领土上依然保有许多重要的商业权利,只是远不如拜占庭时期。因为奥斯曼帝国依靠中央集权,控制了重要商路,若想自由通商,必须缴纳高额费用或高价购买商品。威尼斯凭借地理优势还能比一些国家获利多一些,而更多的欧洲国家只能望利兴叹,另想它途了。
天无绝人之路,热那亚人哥伦布怀揣梦想,坚信世界是个圆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1492年扬帆西去,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从此之后,威尼斯和热那亚共和国,地中海双星开始暗淡,最终陨落,同时于1797年消失在拿破仑的权威之下。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后,两座城市先后并入,但是发展到现在,情况差异较大。热那亚借助西欧经济优势,保持着地中海沿岸第二大港口的位置,仅次于法国马赛。而威尼斯除了旅游信息,就是快要沉没的新闻。威尼斯人正在撤离,现在的常驻人口只有几万人,相当于中世纪一个中等规模城市,而最繁荣时的威尼斯是20多万人。由于水位升高,拯救威尼斯绝非危言耸听,否则将来圣马可大教堂可能要在盐碱地里参观了。威尼斯人还不至于重操旧业,划着贡多拉小船贩卖咸鱼和食盐。但时过境迁,面对千年过往的辉煌,追忆城市生命的起点,威尼斯仿佛走过了一个轮回,有些人不免在穿过叹息桥下时发出一声叹息。
叹息桥建于1603年,因经过桥上的死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