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之3.2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西班牙队继1964年后再次夺冠,媒体形容为王者归来。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西班牙队首次夺冠,媒体形容为新王登基。西班牙国家足球队的表现在很长一个时期都充满悲情色彩:水平一直很高,赛前经常被认为是热门之一,但结果却不如意。如今有两个冠军撑腰,西班牙人在足球上的心态今后会平和许多,而且还有利于国家统一。连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上街庆祝夺冠时,也一反常态,被迫高举西班牙国旗,否则太不协调。在体育报道中,借用政治和军事词汇已经习以为常。足球上的王者诞生只是游戏,远不如现实中的王者诞生更有震撼力。
现代任何一部世界美术史的开篇部分,都会有西班牙的内容。这得益于该国北部某个山洞中,留有几万年前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栩栩如生的野牛不逊于后世艺术家的创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天的西班牙斗牛。这些野牛沉默无语,但也许只有它们才了解新王者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诞生的全部过程。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中的野牛壁画,创作于旧石器时代。
西班牙地处伊比利亚半岛,三面环海,在地理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北部的比利牛斯山是半岛和欧洲大陆主体之间的屏障。地中海地区的农业文明由东向西传播,古希腊时期的零星遗存,记录了半岛起步阶段的状况。到罗马帝国时期,半岛的发展才开始提速。
伊比利亚半岛地处基督教和与伊斯兰教的交汇处,与巴尔干半岛相似,是一个主流文化经历过重大转换的地区。罗马帝国解体后,北方外族在该地区建立西哥特王国,同时引入基督教。半岛同欧洲其他地区同步,开始在中世纪的道路上缓慢前行。但是风云突变,伊斯兰教兴起,穆斯林从北非进入半岛,获得统治地位。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后,倭马亚后裔逃至伊比利亚,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
穆斯林在经济、军事方面处于强势,但在半岛北部还是陆续出现了几个基督教小国。这一时期的伊比利亚半岛融汇了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文化,是历史中难得的篇章。与拜占庭衰落、奥斯曼兴起,伊斯兰势力占领巴尔干半岛的进程正好相反,后倭马亚王朝分解成许多伊斯兰小王朝,实力大不如前。11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的步伐,基督教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开始反攻。最终在1492年,几个基督教王国通过共同努力,将伊斯兰教的政治势力赶出半岛。西班牙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由其中两个主要国家阿拉贡和卡斯蒂合并统一而成的。
合并不是通过战争,而是因为两国的国王和女王是夫妻关系,合成一家天经地义。阿拉贡的王子费迪南德和卡斯蒂的公主伊莎贝拉于1469年结婚,后来二人分别继承王位。为避免两地分居的尴尬,两国的领土和臣民作为彼此的彩礼和嫁妆只好统一管理,所以在1479年合并。其中伊莎贝拉是位女强人,她登上宝座的过程并不顺利,让这段充满传奇的爱情故事很值得大书特书。通过婚姻关系建立统一国家,或者让国家解体,是欧洲在中世纪形成的一个传统,与商业传统密切相关。西班牙的建立堪称其中最完美的一例。
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结婚时的画像。
西班牙的建立同时伴随着对各种异教徒的驱逐杀戮,因为这样做不仅能巩固政权,也能得到教廷的支持。但随着穆斯林、犹太人带走财富和技术,西班牙的经济状况并不好。面对困难,西班牙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葡萄牙相同,希望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新航线,在对外贸易上获得更大利益。此时一个热那亚人正在伊比利亚半岛游荡,向国王们兜售他的航海计划。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一事无成却拥有坚定的信念。他心高气傲又心急如焚,极为渴望成功。他就是哥伦布(1451~1506),别看当时一文不名,但后来的功绩却足以让颇有作为的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给他做历史的陪衬。
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父亲是一名纺织工。与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的贵族出身不同,家庭环境没能给他未来的事业提供太多帮助,哥伦布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热那亚共和国是当时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这一大背景让哥伦布从小受到航海氛围的熏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独闯天下。他做过船工,当过海盗,迷恋大海,渴望通过远航发家致富。他来到当时欧洲的航海学术中心葡萄牙里斯本,刻苦学习。他享受着亨利王子创下的基业,掌握了诸多全新的航海知识,并且随船最北到过冰岛,最南到过黄金海岸。学识的扩展开拓着视野,哥伦布已经不会再回望地中海那一湾浅水了。
哥伦布喜欢阅读《马可·波罗游记》,相信书中对东方繁华的描述。他更喜欢研究托勒密的《地理学》,认为书中隐藏着他可以取得成功的路线图。由于天文学的进步,当时欧洲部分人开始相信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地圆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学者托斯卡内利(1397~1482)据此提出,如果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够到达东方,并且测算出距离值。托斯卡内利的观点在当时算不上不为人知的秘密,航海界的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因为其论据错误之处很多,尤其是数值计算荒谬,所以饱受质疑。哥伦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对托斯卡内利的结论深信不疑。
哥伦布与托斯卡内利通信,获得资料,同时自己又收集各种资料,反复研究。通过一系列“精确”计算,哥伦布得出一个错误结论:从西非的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三千多英里,就可以到达东方。这比托斯卡内利算出的距离还短,而且比从冰岛到黄金海岸的航海距离短,所以对于哥伦布来说不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此时的哥伦布已经成为当时欧洲独一无二的特殊人物,具备了向西航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尽管有诸多错误,但是对于历史而言,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伟大的发现。
哥伦布已经做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欠缺的“东风”就是资金支持。他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了建议。若昂二世本人熟悉航海,于是召集一批葡萄牙的航海精英和地理学家讨论哥伦布的计划。最终的意见认为,到达东方的距离不可能这么短,投资风险太大;再加上葡萄牙此时正专注于探索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线,无暇分心,所以哥伦布的计划遭到否决。
哥伦布并未心灰意冷,1484年又来到西班牙,继续游说工作。与葡萄牙的情况不同,当时西班牙的航海人才匮乏,很少有人能够从理论和技术层面提出否定意见;而且部分上层人士看到葡萄牙已经通过航海在西非获益,所以对于哥伦布的计划非常感兴趣,还为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做前期铺垫,就差国王和女王资助了。但是当时,西班牙由两个国家合并不久,还要面对南方伊斯兰格拉纳达王国的最后一战,再加上部分反对意见,所以对于哥伦布的计划久拖不决。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国王和女王终于同意了他的计划,出资支持。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哥伦布就可以准备行动了,但是在西方还不行,双方还要进行细节谈判,签订协议。如果计划获得成功,哥伦布要求被封为骑士、任命为海军上将和总督,另外要分得总收益的10%,并且免税。其要求包括荣誉、官职、财富三方面内容,国王和女王认为要价太高,没有同意。哥伦布不肯降价,谈判破裂。
学成航海艺,货与帝王家。哥伦布未作留恋,对未来依然信心百倍,收拾行装,准备转投法国或英国。此时峰回路转,西班牙的伯乐们做出了最后努力,国王和女王终于决定赌一把,答应了哥伦布的全部要求。1492年4月17日,双方签订协议;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八十几人驶出帕洛斯港;8月12日到达加那利群岛;休整后9月6日出发,进入没有航海图的海域。向西,一路向西。10月12日他们登陆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在新大陆闯荡一番之后,于次年3月回到欧洲。
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在海中航行的想象图。前面体形较大的旗舰圣玛利亚号是克拉克帆船,后面体形较小的平塔号、尼娜号是卡拉维尔帆船。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哥伦布共4次探访新大陆,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始终认为这里是印度,至死不改。他的发现曾令葡萄牙异常紧张,幸亏葡萄牙的航海水平更为精准,没有放弃向东寻找印度的努力。后世因此和哥伦布开了一个玩笑,新大陆被另一位意大利佛罗伦萨航海家亚美利哥确认,命名为亚美利加州,而他只被用来命名哥伦比亚。哥伦布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却没有找到梦寐以求的财富,也没有完成联络中国皇帝的使命,后来还因为达·伽马发现了真正的印度而被斥为骗子。第四次航海回来后,哥伦布疾病缠身,已经无力远航,两年后在屈辱和沮丧中去世。
回到西班牙,哥伦布向国王和女王介绍从新大陆带回的各种“宝物”。
哥伦布死后,美洲成为西班牙探险家、冒险家、殖民者的乐园。原住民惨遭屠戮,异常血腥。强者的征服行为留下斑斑劣迹,哥伦布因此也难逃恶评。科尔特斯1521年灭亡北美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王国,皮萨罗1533年灭亡南美秘鲁的印加王国。随后不久,美洲多处发现大型金银矿,远远超出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可惜哥伦布已经无福消受。与葡萄牙主要通过贸易获利不同,西班牙因对手实力太弱,直接进行大范围的侵略殖民,这样获利更大、更快。随着实力大增,西班牙启动军事战车,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比以往那种纯粹以相连领土比拼大小的帝国模式上了一个档次。
谁在哥伦布之前到过美洲?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将各种不严谨的研究都罗列出来,似乎可以是很多地区的人。因为没有权威的考古发现支持,只能权当不靠谱的历史小说。有史可考的,只有北欧的维京人。因距离近,他们借助岛屿采用蛙跳方式,曾在10世纪到过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地区,但没能扎根,也没有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在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探险家的功绩和影响是累加而成的。探险家,尤其是欧洲探险家,多如过江之鲫,通常不好评价谁最伟大。如果不存在美洲大陆,哥伦布很可能会壮烈牺牲,至多是一位勇气可嘉的好汉。但就是这个独自闯荡的普通人,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外加一点运气,得到了历史的眷顾。随着时间的推移,哥伦布的功绩愈发突出,似乎可以享有最伟大的探险家称号。让后来者不得不感叹:只要方向对了头,错误风浪不用愁。
哥伦布在茫茫大海中,开出一条新航线,发现一片新大陆,成为冲破欧亚非三大洲地理限制的历史第一人。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件,从此开启全球化时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引入了无穷的增量和变量。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人类也将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