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之1.10
从雅典到德尔菲的路程较远,初始的一段路多为低矮的丘陵,平缓处被开辟成农田。还未到收获的季节,农作物花花绿绿,非常好看。突然,导游起身指向汽车右边,说那边是马拉松湖,再远处是马拉松平原,进行过马拉松战役,流传下了马拉松比赛……导游的介绍引起车内一阵小骚动,各国游客都在用本国语言简单地表达着对马拉松的了解和理解。
现代体育比赛多源于游戏和军事训练,并无特殊的纪念意义。马拉松长跑有些与众不同,是专门为纪念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胜利而设立的。据说胜利后,一位士兵从马拉松跑回雅典,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然后力竭倒地而亡。如果让全世界人民投票选举“你所知道的历史故事”,这则传说估计能排第一。因为它是一个没有传播障碍的故事,而且在举办马拉松比赛时被每每提起,比什么高尔夫球起源于牧羊人、乒乓球是餐桌网球之类的故事更吸引人。从小到大,我听说过无数次。
这则故事不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可能另有来源。42公里195米的比赛长度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才定下来,是从起点温莎城堡到终点运动场王室包厢的距离,并非从马拉松战场到雅典中央广场的距离,后者经测量约40公里。报信士兵说话的内容也有多个版本,尽管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但更能说明人们对故事的喜爱。人类渴望胜利,听到“我们胜利了”,肯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例如2001年中国赢得奥运会举办权的一刹那。
希波战争的起因是波斯帝国的扩张。这个帝国大有来头,而且香火不断,变着花样存续至今。
现代的埃及人、伊拉克人和古文明的联系并不紧密。相比之下,伊朗人却是当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比伊斯兰教的历史长得多,因为伊朗人自诩为古波斯人的正宗后裔。公元前844年波斯首次出现在亚述国的记录中,之后传承有序,文化绵延,一直是西亚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另类。波斯是古希腊人的叫法,指伊朗南部的波西斯地区,后泛指伊朗高原地区,所以今天的词语中就有了波斯帝国、波斯语、波斯人、波斯猫等等。但近代伊朗人不喜欢波斯的称谓,1935年改名伊朗(波斯语意为雅利安人之乡)。原因可能是“伊朗”一词的出现早于“波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大潮中,使用越古老的称谓,越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加上伊朗文化不限于伊斯兰文化,伊朗人又以自己的悠久历史为荣,总想在伊斯兰世界称雄,而波斯一词随着国家衰落,已经含有贬义,所以才改旧换更旧。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也有类似的复古举动,看来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都会这样做。
波斯人居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公元前7世纪初阿契美尼德成为领袖,其家族延续统治。当时波斯人势力还很弱小,臣服于由米底人建立的国家。居鲁士二世(前590~前529)雄才大略,整合部族,迅速强盛,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9~前330),公开反叛米底王国,并于前550年将其吞并,前546年灭吕底亚王国、前539年灭新巴比伦王国,其他小国纷纷臣服,结束了两河地区长期混乱的局面。
波斯帝国的金币和银币。
两河地区是古文明中的早熟孩子,成长最早,打架最早,消亡得也最早。当其他地区还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候,这里已经频繁出现战争,并导致政权更替。可能是受到地理基因的遗传影响,该地区到现在还常年战火纷飞。有人说“如果中东地区和平了,世界也就和平了。”此言有一定道理,因为其他热点地区问题的复杂性与中东地区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以历史的眼光看,当年的乱算得上是进步的标志,现在的乱是落后的标志,有些区别。
两河流域的政权更替非常频繁,下面列个简表。
王朝 | 时间 | 替代者 |
苏美尔 | 前3200?~前2300? | 阿卡德 |
阿卡德 | 前2334~ 前2154 | 古蒂 |
乌尔第三 | 前2112~ 前2004 | 埃兰 |
古巴比伦 | 前1894~ 前1595 | 赫梯 |
赫梯 | 前1650?~ 前710 | 亚述 |
亚述 | 前1700?~ 前605 | 新巴比伦、米底 |
新巴比伦 | 前626~ 前539 | 波斯 |
以上所列是一些疆域比较大的王朝或国家,腓尼基、犹太等小国未列入。亚述还可以分为三段:古亚述、中亚述、新亚述。其中的间断时期为乱世。事实上该地区的统一力度长期很弱,直到波斯人到来。
相比于其他古文明地区,两河流域拥有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条河流,以现在的地理知识看,都称不上是大河。不过规模适当,古人更容易尽早开发和利用,不像黄河和恒河早期要想充分利用,困难重重。两条河流同时存在,非常难得,再加上约旦河,等于农业规模可以成倍扩大,为促进文明发展提供了三台发动机。也许正因为如此,该地区出现了带有早熟性质的乱象。苏美尔时期与古希腊相仿,众多城邦林立。随后阿卡德帝国、古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依次登场,别看规模小,但是有模有样。相比之下,古埃及显得安逸平静,军事力量薄弱,社会进程缓慢,还曾经被亚述占领过。
由于战争频繁,武器制造技术充分发展,赫梯人的铁器、亚述人的战车和弓箭都是厉害的进攻性武器,陆地战斗形成多兵种配合,所有这些后来都被波斯人继承。两河流域经过两千多年的开发,土地肥力下降,有些地区出现沙化,人口众多,内乱不断,实力渐衰。当波斯人从伊朗高原冲杀过来后,顺利成为了新的王者。
两河流域的早熟也促成了波斯帝国的早熟。波斯帝国的生产、军力异常强大,奉具有一神论思想的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修养生息外加侵略扩张,盛极一时,并于公元前525年吞并埃及,同时还向东进至中亚。经过几代君主开疆拓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可与后世相比的大帝国,不仅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成分复杂,更重要的是能够实施比较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波斯帝国是第一个重量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颠覆了以往小打小闹的局面,开创了历史新纪元,在生产、军事、政治、艺术等方面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此后所有帝国的兴衰史都可以看成是波斯帝国的翻版。
大流士一世时期,苏撒宫殿中的弓箭手彩砖壁画,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现在,两河地区和波斯帝国的大量考古资料和珍贵文物都在欧美国家。出于传统和现实的原因,西方人对波斯帝国评价不高,根源可以追溯至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前492年~前449年)是一场时间跨度很大的综合战争,历时近半个世纪。常被人提及的是公元前490年发生的马拉松战役,前480年发生的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斯湾海战。战争过程是波斯扩张,古希腊抵抗、获胜,波斯失败、撤退。公元前449年双方签署《卡利亚斯和约》,战争结束。
波斯君主经过居鲁士二世、冈比西斯二世、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几十年的经营,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已经占领了亚洲的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周边地区,非洲的埃及,欧洲的色雷斯,综合国力达到鼎盛。希腊城邦中的亚洲部分已经归属波斯,继续向西占领希腊半岛是一个必然选择。尽管过度扩张,必然失败,但失败未到来之前,波斯帝国也要勇于尝试。
马拉松战役失利后,波斯又准备了十年才卷土重来。古希腊未被占领的城邦放弃成见,同仇敌忾,组建联军抵抗。起初,波斯军队海陆并进,一切都很顺利。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米斯湾海战,相比于马拉松和温泉关战役,这场海战的技术含量极高,但艺术性略差。温泉关战役中的勇士,被后人反复加工提炼,已经成为艺术经典。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约前556~前468)曾写下著名的《温泉关凭吊》:“旅客,请你带话去告诉斯巴达人,我们在此长眠,遵从了他们的命令。”
《列奥尼达在温泉关》,大卫,19世纪初。
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牺牲鼓舞了当时的人,但还是无法扭转战局。陆地交战中,古希腊联军节节败退,雅典城也被主动放弃,大块领土仅剩下伯罗奔尼撒半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波斯海军的实力不差,还有腓尼基人帮助,尤其是战船数量远超古希腊海军。古希腊人将战船集中于萨拉米斯湾,诱敌深入,利用对环境的了解和三层桨战船的技术优势,击败波斯海军,实现了惊天大逆转。波斯军队功亏一篑,随后遭遇连续失败,古希腊的亚洲城邦得到解放。古希腊人野心渐起,反侵略波斯,未获成功,随着城邦内部矛盾加深,只好作罢。
希波战争完整地展现了战争的各个层面,能被后人熟知,得益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述。希罗多德虽为古希腊人,对波斯也承认其伟大,并非一味贬低,其历史记录的客观性可见一斑。希罗多德推崇民主,视波斯为专制帝国,认为雅典城邦的强大和兴起归功于民主制度。抵抗侵略一般都被视为正义的战争,而希波战争由于雅典等城邦的民主制度,又多加了一道更为正义的光环。更有好事者从“古希腊人的胜利”得出“民主制度必胜”的结论。此论一出,激荡全球。希波战争是第一例证,萨拉米斯湾海战的效用置于显微镜下,被放大了无数倍。
萨拉米斯湾位于比雷埃夫斯港西南不远处。我突然想到,如果战争的胜负结果对调,会怎么样呢?因为在惊心动魄的描述中,古希腊获胜具有一些偶然性。“历史将被改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关键问题是能改写到什么程度。难道就能证明“民主制度必败”吗?难道历史的进程就是翻牌赌大小吗?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