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烧——上甘岭战役纪实(3)

飞蠓 2019-12-1811:55:07 评论 7,789 views

【10】望山兴叹

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美军的例行炮击就开始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利特向来不吝惜弹药,毕竟他以日后臭名昭著的“范弗利特弹药量”(Van Fleet Loads,又称 Van Fleet Day of Fire或VanFleet Ammunition Supply Rate)闻名于世,然而11月3日这天美军的炮击强度却很不寻常,仅次于10月14日那天。因为范弗利特要在这一天实验他的“超级火力计划”——为了压制五圣山方向志愿军的炮兵群,他把48门8英寸(203毫米)榴弹炮和36门155毫米榴弹炮集中在金化方向,一齐向我军炮兵阵地和高地上的步兵阵地开火,刹那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155毫米榴弹炮一发下去就是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弹坑,而203毫米榴弹炮炮弹威力更大,一发下去一堵两人多高的岩壁就化为齑粉了。这样的重炮炮弹,美军就像炮弹不要钱一样,在7天时间里打出去了近两万发。

山在烧——上甘岭战役纪实(3)

激战之后美军丢弃的炮弹壳

在这样高强度的炮击面前,91团7连措手不及,原计划打一整天的连队,撑到下午2点半,已经伤亡殆尽。31师副师长兼91团团长李长林不得不提前派出9连,一个班一个班往高地上补充,不到3个小时,已经给7连补充了七个班上去。

已经撤下去的8连指导员刘怀珍听闻营长要把他的炮排调上高地,就跑去请营长给8连留点儿种子,营长安慰他说:只让他们运输弹药,送上去就回来。结果8连炮排带着弹药上高地一看,7连快打完了,就主动提出来帮7连作战,7连长当然求之不得。等天黑下来,仗打完了,8连炮排就只剩下一个副班长活着下高地回来见指导员了。

刘怀珍见势不妙,眼瞅着全连连正副班长都配不齐了,他急忙连夜跑到团包扎所,那里有他们连的伤员。他对着伤员说:团首长已经表扬我们打得好了,下一步还会有任务给我们。但现在连里缺战斗骨干,为了保持全连的荣誉,我代表8连党支部要求大家,能动的都跟我走,咱们回去一起再干下去。

8连的伤员一声不吭,呼呼啦啦爬起来三四十个,拄着棍就跟着他们的指导员走了。

也是在这一天,李长林派出侦察兵到597.9高地前沿观察,发现美韩军每次进攻前都要在597.9高地和603.9高地(鸡雄山)之间的一个树林子里集结,那里显然是他们的攻击出发地。次日凌晨4时30分,估计敌军已经集结好准备当天的进攻,后方的火箭炮团按侦察兵指示的方位,朝那片树林打了个全团齐射,几百发大口径火箭弹在数秒内覆盖了敌军的集结地。15军前沿窃听所立刻监听到敌军在电台里报告遭我炮火急袭伤亡惨重,要重新调集兵力才能组织进攻。

于是4号这天,南朝鲜军30团和31团两个营对597.9高地的进攻推迟到中午12点才发动,而且还稀稀拉拉,我军一顿手榴弹就砸下去了。

这天深夜,15军下令将134团和135团的坑道部队带下高地。1号坑道前前后后屯集了三四百人,此时能走出来的只剩8个人了,而且其中2人随后在通过炮火封锁线时牺牲,活下来的6人中又有1人因为在后方吃东西吃得太快太多而撑死了。

原属8连的人中,活下来的只剩下连长李宝成、指导员王土根和一个通信员,他们走到高地下面的时候,体力不支坐下来休息,小通信员随手抓了一把土,从中数出了32粒金属碎屑,李宝成则在一截不到一米的断树干上数出了上百弹头和炮弹片,而王土根战前带上高地的一面不到2平方米的红旗上则数出了381个弹孔。

这一天,12军31师接下了597.9高地全部阵地。

5日凌晨,不甘心失败的南朝鲜军又组织第31团1营开始向597.9高地发起了进攻。据韩国方面战史记载,“这天6点30分起敌炮火转猛,守敌用手榴弹和机枪阻击,战斗异常激烈……11时敌反冲击部队加入战斗。我突击连连长负重伤,伤亡不断增多,战况于我不利。营长一面命令预备队第二连投入战斗,一面请求航空支援。14时,……在空军掩护下,第二连突入敌阵展开搏斗,但也被打散。”

然而美军一架低飞的F-51强击机在支援南朝鲜军进攻时飞得太低竟然碰上了我军的曲射火炮的一枚炮弹,一声巨响过后,空中降下一片金属雨,正在厮杀的敌我双方士兵都惊讶地目睹了这骇人的一幕。

91团这一天投入战斗的是6连和5连。5连2班新战士胡修道在班长李峰带领下与新战士滕土生一起驻守3号阵地,这是胡修道第一次上战场。他在班长指导下,拼命向敌人投掷手雷、手榴弹和爆破筒,顺利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就这样变成了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之后班长奉命增援9号阵地,他和滕土生两人负责防守,又打退了敌人几次进攻。10号阵地吃紧,他和滕土生又跑到10号阵地去阻击敌人。滕土生负伤退出战斗后,他在战友协助下一个人又撤回3号阵地,在这里又孤身一人用投掷武器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最后,孤胆英雄胡修道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下午15时,志愿军战士观察到南朝鲜军不再进攻,而是释放烟幕,并用绳索捆着阵亡者脚脖子往下拖尸体。他们不知道,美军第九军军长詹金斯已经下令,从15时开始,联合国军停止对三角高地的进攻。开战以来敌我双方第一次有了一个相对宁静的黄昏。

这天傍晚,范弗利特匆匆访问金化前线野战医院,32团F连一个伤员对他说:他身边的无线电员和中士都战死了。中国兵发射的迫击炮一秒钟一发,可怕极了。

几乎与此同时,中朝联合司令部首长彭德怀、邓华、朴一禹联名致电第15军予以嘉奖。

11月6日,美第八集团军正式宣布已经停止对三角高地的进攻,新闻发布官还坦承“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高地是打败了。” 敌我双方围绕597.9高地血腥的23天战斗,至此终于告一段落,但人们还没忘记,此刻537.7高地北山还在敌军手里,因此上甘岭的战斗还得打下去。

【11】血沃棱线

南朝鲜军丢掉了美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夺下来的598高地(我称597.9高地)之后,537.7高地北山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遮羞布,再加上537.7高地的战术价值也极为重要,因此确保537.7北山万无一失就成了南朝鲜军第2师重中之重的任务。为此,南朝鲜军在所占领的山头进行了大规模的筑城作业,其中就包括推广“汽油桶阵地”,这种工事是南朝鲜军第2师17团5连连长金宰东上尉发明的,把空汽油桶立放在地上,一面掀开连接交通壕,另一面钻上枪眼,然后把汽油桶竖着埋在地上,枪眼周围堆上沙袋,形成一个步兵立射掩体。当时北山阵地已经被敌我双方的炮火炸成好几尺深的虚土,不用这种办法根本没法修筑工事。

山在烧——上甘岭战役纪实(3)

韩国方面出版的两高地地形示意图,标出了A高地和Y高地

537.7高地整体呈南北走向,形似马鞍,其主峰为南山,标高537.7米,战前为联合国军控制,北山海拔稍低,战前为我军占领。和597.9高地相比,537.7高地北山地形简单得多,坡度也和缓。战前驻守此处的志愿军第135团1连在这里设了9个阵地,从地图上看,像个√,其中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1、2、3、7号阵地,之后蜿蜒折向东北,依次为4、5、6号阵地,7号阵地正南设立一个8号阵地,此外在北山西偏南山腰处设立一个前出警戒阵地,编号为9号阵地。南朝鲜军把整个北山称为“狙击棱线”,把我军2、3号阵地(北山主峰)称作“A高地”,把1号阵地所在小山头称为“Y高地”,把4、5、6号阵地所在山梁命名为“岩石棱线”,把7、8号阵地所在小山包命名为“鹰峰”。我军8号阵地距离南朝鲜军的阵地最近,只有100米左右,说话声音稍大一点就能彼此听到。

山在烧——上甘岭战役纪实(3)

两高地我军阵地编号示意图

537.7高地北偏东方向就是联合国军控制的注字洞南山,联合国军通过这个山头可以用侧射火力切断537.7北山与五圣山我军之间的联系,战前45师已经下决心夺取注字洞南山,改善537.7北山防御态势,由于两高地战斗爆发,进攻计划流产。其结果是此后45师部队反击537.7北山时,始终要面临着来自注字洞南山的火力威胁。这个威胁直到1953年7月中旬才由志愿军第24军74师消除。

从地形和敌我态势上看,北山易攻难守,吊诡的是,攻和守通常是瞬间就转换过来的,攻方拿下北山阵地,马上就要面临防守问题,而防方失去北山阵地,瞬间就要面临进攻问题。因此537.7北山的战斗呈现出你来我往、反复拉锯的态势,双方的士兵就在这频繁的攻守战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南朝鲜军第2师一个排长战后回忆说:由于天翻地覆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次高地易手时,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狙击棱线(我称537.7高地北山)便被鲜血染红了。

11月5日,就在联合国军停止进攻597.9高地这天,志愿军第3兵团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把45师除炮兵、通信、观察、后勤之外的其他人员撤出五圣山战线,调到后方整补,其作战任务由第12军31师接替。命令31师91团、93团负责597.9高地的守备,92团负责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为便于指挥,成立五圣山作战指挥所,由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另成立炮兵指挥所,由炮兵第7师师长颜伏负责。7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同意上述部署,并指出此战已经达到战役规模,从此我军开始将围绕这两个高地的战斗称为“上甘岭战役”。

五圣山作战指挥所很快制定计划,准备于11月11日17时40分由第92团对537.7高地北山之敌发动决定性反击。李德生命令31师副师长李长林亲赴92团指挥所指挥这次反击战。李长林感到太过仓促,毕竟92团11月8日才赶到五圣山前线,他向15军军长秦基伟抱怨,说这么急慌的仗还从来没打过。秦基伟回答说:是,仗打得是急了点,但北山那边坑道里还有不少我们的人呢,他们断水断粮十几天了。李长林一听,还能说什么?那就打吧。

537.7高地北山的坑道部队确实已经到了极端困难的时刻。北山东北山梁上的5号阵地坑道内有15个战士,隶属45师警卫连,自从10月23日反击后倚洞坚守,17个昼夜后已经虚弱得站都站不起来了。8号这天,2号坑道遭遇了一次奇怪的炮击,坑道未毁,但坑道内的133团30多人全部牺牲,关押的2名南朝鲜军俘虏也死掉了。死者情状极惨,没有明显外伤,但皮肤溃烂,头发焦黄。

9号阵地坑道内有我军45师的11名战士和伤员,11月4日,就是范弗利特试验他的超级火力计划的第二天,坑道被炸塌了,只有7人侥幸爬了出来,其中一个名叫邓友梅的四川籍战士在6号凌晨被南朝鲜军抓获。根据美方的审俘记录,邓友梅表现不卑不亢。美军情报官问他是否被强征入伍,他回答是自愿的;美军又问他是不是开小差,他说在我军生活不错,官兵关系良好,士气高涨,从来没有开小差的想法。

15军首长深知坑道部队的生存条件艰难,因此也尽力在帮助前线改善,主要措施就是千方百计运入物资,同时多次利用反击机会,替换守坑道的部队。然而15军一直不知道,在距离敌人最近的7号阵地坑道内,有一支20多人的小部队,他们是133团被打剩的人员,自从10月29日反击后一直被困在坑道内,未得到后方任何补充,最终15名伤员活活饿死,两名步谈机员也冻饿而死,直到8日凌晨3点,9连指导员张士宽下决心突围,幸存的7人刚爬出坑道口没多远,一个名叫杨静悦的副班长就心力衰竭而亡。消息传到“前指”,军首长相顾愕然,很久说不出话来。

拯救坑道部队,已经刻不容缓。深知这一点的李长林只好命令第一梯队的连排长们尽快去前沿看地形,准备反击。连排长们在距离北山一千多米的地方草草看了朝向我方一侧的半拉地形,谁也没有把9个阵地的编号弄清楚,李长林说,没办法,只好就这么打了。

11月8日这天由于双方都埋头备战,所以很反常的没有发生地面交战。

【12】攻易守难

志愿军坑道部队度日如年,进攻部队却忙得恨不能一秒钟扯成两秒用。日历终于撕到了11月11日,按照计划,92团派出了红一连、7连和8连,准备兵分三路,向心突击,一举收复全部全部阵地。这天中午,五圣山地区天气突然变化,下起了雨夹雪,漫山雾气弥漫,“前指”认为美军航空兵在这种气象条件下不能起飞支援地面作战,因此临时决定提前两个小时发起攻击。92团团长李全贵接到命令,唰得一下汗就出来了。红一连突击排已经在10日晚悄悄出发,潜伏在537.7高地北山6号阵地的石崖前,条件所限,他们没有配备通信工具,根本没有办法通知他们计划改变。李全贵只好临阵换将,命令原本作为第二梯队的1连3排执行突击任务,等3排接到命令的时候,我军已经开始炮火准备了。

下午3时40分,2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我军70门榴弹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营一齐开火,在半小时内分三次向537.7高地北山倾泻了1万发炮弹,这是我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炮火强度最大的一次。16时26分,炮火延伸,参加决定性反击的三个连开始跟着弹幕向高地席卷而去。此时的北山阵地,有南朝鲜军第32团一个营的兵力防御,防御设施有600米铁丝网,200多颗防步兵地雷,67个掩体,57个汽油桶立式掩体,此外还有两处重火器阵地。

和李长林预计的一样,这场仗打成了乱仗。由于地形不熟,原本要进攻7号阵地的班却在3号阵地打起来了,而原本要打3号阵地的排却冲到了7号阵地;指挥部刚接到1连攻克2号阵地的消息,又接到了9连正在2号阵地激战的报告。然而志愿军战士依靠娴熟的单兵作战技巧,还是抓住了差一点就溜走的胜利,他们遇到战友就自动结合,遇不到就各自为战,看见敌人就打,看见敌堡就炸,就这样经过2小时战斗,1连成功收复4、5、7号阵地,7连收复了1、2、3、7、8号阵地,8连一个排和9连一个班收复了9号阵地,南朝鲜军被赶出了高地北山。

南朝鲜战史记载:接近日落时分,敌人向我团防区发射了8000多发炮弹,16时15分敌从A高地(我方称2、3号阵地)北侧发起攻击……A高地终于变成肉搏的血战场,不到一个小时,第一连被压到A高地南麓。18时10分,营长通过无线电通讯得知情况,令第三连立即实施反冲击,但战局已经恶化,“岩石”棱线(我方称4、5、6号阵地)的第二连被冲散,退到“鹰峰”(我方称7、8号阵地)。左翼第一连也溃退下来,阵地全部被敌攻占。

然而我军胜利的代价非常昂贵——不到两个小时,我军300多人伤亡,七连和八连合起来只有30个人了,特别是7连,占领3号阵地之后向7号阵地进攻时干部大部伤亡,攻击队形混乱,部队拥挤于3号阵地和7号阵地之间一个狭小地域,遭到敌人火力严重杀伤,幸亏4班长站出来代理指挥,才顺利拿下了7号和8号阵地。占领阵地的志愿军战士顾不上庆贺,赶快和增援上来的三个连一道连夜整修工事,组织防御。

12日凌晨3时30分,第二次整补起来的南朝鲜军第1营冒着漫天雨雾分两路向北山主峰发动反扑。我军一夜不睡勉强抢修的简易工事,被敌军一阵炮火就打没了,仿佛从来不存在似的。92团指战员只好利用弹坑和岩缝顽强抵抗。负责防御北山东北山梁6号阵地的2连1排19个人无处可藏,只好人贴人躲在阵地反斜面上一个岩石缝里,阵地上只摆5个人,伤亡一个补充一个,用这种办法,他们坚持了一整天,打退了南朝鲜军多次反扑。

这种战法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实施的时候,需要参战人员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牺牲精神,毕竟人人都知道躲起来还能活,而冲出去则非伤即亡。

战至下午5时,除了1、6、9号阵地各有半个在我军手中,其余阵地得而复失,重新沦入敌手,而92团已经伤亡600余人了。由于通信不畅,当晚我军没有反击。

13日又是一天激战。92团六个残缺不全的连,依托三个半拉子阵地和南朝鲜军一个营展开了反复的争夺,击退敌人4次进攻,保住了已占领的阵地。傍晚,9连6班一个叫贾桉富的战士不幸被俘,他是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军第44名被俘人员,也是最后一名。在审讯时,他一直装傻,答非所问,最后美军情报官不耐烦了,给他下了个“智力较低,回答问题相互矛盾,可靠性很差”的评语就不肯再审了。

这天夜里,李全贵团长下决心把最后一个营92团2营拉上北山。这个营正在执行协助后勤部队运输弹药物资的任务,为了轻装,所有的武器都放在后方了。接到命令收拢赶到前沿后上至营长下至战士手里连一杆枪都没有,只好临时用1营、3营伤员烈士的和缴获的枪支弹药武装起来,匆匆开往537.7高地北山。经过激烈战斗,5连加强2连的一个排顺利收复了2、3、4、5、6、7、8号阵地,南朝鲜军再次被赶下了北山。

14日凌晨5时起,南朝鲜军动用2个营兵力,以班排为单位轮番对北山发起了攻击。我军打退了敌军40多次冲锋,保住了大部分阵地。这时92团伤亡已经达到1400余人了(其中逾千人阵亡,活下来的伤员只有400人),虽然李全贵打算把5连和6连残余力量编组一下,重新送上战场,但李德生否决了他的想法,他说:不要把92团打光了,要留一些骨干。指挥部决定由93团接替92团的任务,把92团拉下来整补。这天晚上,93团2营悄悄摸上了537.7高地北山。与此同时,志愿军动用71台大卡车,以摩托化行军的方式,把12军34师106团火速运往上甘岭地区。

15日晨,南朝鲜军又打了上来,93团2营依托阵地坚决抵抗。驻守5、6号阵地的2营5连打退了敌军34次冲锋;驻守7、8号阵地的92团5连6连打退敌军7次冲锋,之后弹药不济,被迫退入7号坑道。

高地上到处都是几尺深的虚土,普通手榴弹扔出去落地之后只能听到噗的一声闷响,弹片都飞不起来了。有个机枪手想找块瓷实的地方架机枪都找不到,情急之下只好拖过一具烈士的遗体支上枪就打,打完之后才看清楚,于是抱着烈士遗体大哭。高地上所有的机枪枪管都打红了,正副射手轮流往上浇尿都浇不过来,机枪手周绍荣后来回忆说:说尿就尿,那是容易的吗?眼瞅着机枪就是尿不出来,急死人了。

一天激战,2营也几乎拼光了。晚上,3营拉了上来。

16日8时起,南朝鲜军向4、5、6号阵地发动班排级冲锋21次,被我守备部队全部击退。

17日8时,南朝鲜军再次使用2个营兵力轮番进攻我军6号阵地,战至9时30分我军守备部队撤入坑道,表面阵地丢失。12时30分我军炮兵群对敌进行了5分钟火力急袭,之后组织了3个班兵力向敌进攻恢复了阵地。但不久后敌趁我立足未稳,以猛烈炮火阻拦我预备队后向我反扑,再次占领了6号阵地。

敌我双方反复争夺6号阵地,主要就是因为这个阵地是537.7高地东北山梁上最突出的一个小高地,地势也较高,如果敌军控制这个阵地,就可以直接威胁我军右翼的1、2、3号阵地,并威胁纵深的448高地;反过来我军要是控制这个阵地,就可以稳住左翼,控制住4、5号阵地,并能直接支援1、2、3号阵地作战。

中午,弹尽援绝的志愿军部队退入6号坑道,此时坑道内只剩下93团3营7连一个排,9连13个人,8连包括连长王南固在内的8个人。

18日凌晨2时,“前指”向15军报告:从11号打到现在,我军已经消耗了16个连,准备把106团拉上去。

就在106团3营即将接手93团防务之前,这个团3营临时组织了一个由营参谋长赵小五带头、由40名残余连排干部、勤杂人员组成的组合加强排,对6号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荣誉性的进攻,终于在拂晓前全歼守敌恢复了6号阵地,从而把整个高地北山除7、8号阵地之外的其他阵地完整移交给友军。

【13】烈士无名

11月18日,天还没亮,一个小个子的志愿军中级军官钻进了设在上所里北山的团指挥所,对着众人神气地说:“31师的部队全撤掉吧,没你们的事了,现在阵地由我来。”这个很有个性的军官叫武效贤,34师106团的团长,第五次战役后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学了一年半又返回前线。仗打到这个时候,12军已经在537.7高地北山投入了5个步兵营又一个连,然而南朝鲜军的反扑依然顽强,李德生副军长打算把他手下最牛的团用出去。他告诉武效贤,106团的任务就是全部恢复和巩固北山,除了再加强一个营,不会再上其他的部队,106团要准备打到底,收摊子。

加强给107团的这个营是第62军186师的一个营,武效贤心想自己手里四个营兵力,守一个小山头还不很easy吗?就满口答应。

106团3营8连刚从友军手里接防不到3个小时,部署尚未就绪,凌晨5时25分,南朝鲜军就开始进攻了。先是轰炸机从空中丢炸弹,接着就是炮兵开炮,这一天北山落弹2万余发,炸完之后,南朝鲜军步兵开始向4、5、6号阵地冲锋。

从11月12日开始,南朝鲜军第2师几乎天天都发动营级以上规模的进攻,这说明其持续作战能力已经大大提升,诀窍就是随时整补。据我军侦测发现,光是南朝鲜军第2师先后补入的新兵就有6个新兵团的番号,这些新兵大多已经经历过9个星期以上的基本军事训练,具备了基本的军事素质。不过据南朝鲜军第17团1营一个名叫金宇赞的排长回忆,他先后四次上过A高地(我军2、3号阵地)顶峰。在发起第四次进攻时,他看了一下全排的成员,熟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新兵,他下命令冲击,新兵们都怕得不敢动,只好由他自己带头冲锋来带动他们。有一次在A高地,从天黑打到第二天3点,最后只有5个人在坚持战斗,新兵全都不见踪影。这说明其新兵的战斗力还是远远不如老兵。

即便如此,武效贤也立即发现当面的南朝鲜军在“联合国军”飞机大炮的全力配合下并不是软柿子。他的8连在阵地上坚守了一天,虽然守住了阵地,但也基本上打光了。6号阵地的坑道本来就只剩半截了,在11月18日也被敌人炸塌了,8连指导员和3排全被埋在里面。8连有一对同胞兄弟,一个叫邱大云,是哥哥,一个叫邱大华,是弟弟。哥哥9岁的时候,4岁的弟弟被买掉了,换来了一升救命米。后来兄弟俩都先后参军,后来弟弟邱大华从别的团调到邱大云所在的8连当司号员,在诉苦会上,俩人各自谈起家世,才发现竟然是亲骨肉。这成了106团的一个大新闻,团政委于永贤亲自赶到8连祝贺兄弟相逢,还让人给兄弟俩拍了合影。没想到,这竟成了两兄弟的遗照:18日上午,两兄弟先后战死在537.7高地6号阵地。

19日凌晨,6号阵地丢了,又让7连夺了回来。但很快7连也打光了,这天晚上,6号阵地再次丢失。

20日凌晨4时左右,代替7连坚守高地北山的9连派出一个班反击6号阵地,打到天色破晓时终于夺回阵地,但此时全班已经只剩下一个名叫高守存的战士了。他的弟弟高守荣和他一个班,几天前集结待命时他看见弟弟的鞋破了露着脚趾头,很心疼,就说打完这一仗,把自己的一双新鞋给弟弟换上。战斗中弟弟高守荣一条腿炸没了,腹部受伤,右臂也中弹了,倒在血泊中。哥哥高守存发现后把弟弟拖到一个弹坑里安置好,然后抱着一捆手榴弹和两个爆破筒迎战敌军。南朝鲜军被打退之后,集中火力炮击6号阵地,把高守存震晕了,等他醒过来,发现弟弟所在的弹坑又中了一发炮弹,除了一只穿着破鞋子的断脚,已经尸骨无存。这时候南朝鲜军又爬了上来,高守存立刻红了眼睛,抓起身边的手榴弹就一颗又一颗的扔了出去。

合众社记者肯尼德站在537.7高地东侧沟底距离高地几百米的一个村庄,目睹了这一幕,他后来在报道中写道:有三支韩国的军队,两支“全军覆没”,第三支只剩下十八个人。韩国军冲上山顶,但是一个中国士兵站起来,挥舞着手臂向韩国军投掷手榴弹。他几乎独个儿击破这次进攻。

高守存就这样从拂晓打到黄昏,独自击退了敌军6次进攻,这一天他只吃了口袋里仅有的三颗祖国慰问团带来的水果糖。战后他被授予“二级孤胆英雄”的称号。

到这天下午,3营长权银钢手里连一个完整的排预备队都没有了,教导员鲁亚里闻听忍不住恸哭失声。武效贤不得不派上了2营的部队,但到了这天晚上的时候,又有一个连基本打光,全团伤亡已经达到了600多人。

武效贤着急了,照这样打下去,全团再打四五天就打光了,那样的话几天前给副军长的承诺可就要落了空。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了问题所在:整个北山上的防御工事绝大部分已经被炮火摧毁,我军只在山脚下有两个屯兵洞,这两个屯兵洞离山顶有约500米的距离,敌军也已经摸到了我们的规律,只要我军炮火一延伸,立刻用炮火覆盖整个北山,每次部队往上冲,还没等跟敌人照上面,伤亡已经一多半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北山反斜面重新构建基本防御工事,同时只用少量兵力固守2号和6号阵地,其他阵地白天用炮火控制,即便敌人占领了也守不住,那怕他们坚守不退,我军也可以在晚上派出小部队反击回来。

这个新战法得到了李德生副军长的批准。从22日开始,我军开始在北山突击构建防御工事,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在1号、2号、6号、9号等主要阵地挖了12个屯兵洞,5个避弹坑和7条小坑道,同时在从山脚屯兵洞往山顶突击的路线上每隔50米就挖一个防炮洞,部队可以借助这些防炮洞,蛙跳式的补充到山顶的屯兵洞中。这样以来,伤亡数字骤降,不仅守住了主要阵地,还有富裕兵力一一夺回除7号和8号阵地的其他次要阵地:那两个阵地距离敌人阵地太近,勉强派部队驻守徒然增加伤亡,毫无益处。

从20日起,南朝鲜第2师就再也没有力量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了,只能用连排兵力象征性的反扑一下,证明自己还在努力作战。11月25日,连这些骚扰性进攻也停止了。这一天,南朝鲜军第9师28团接替了第2师17团和32团在537.7高地南山的防御任务,伤亡超过5000多人的南朝鲜第2师终于扛不住了。

同一天,五圣山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与会者一致决定继续争夺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会后15军参谋长张蕴钰向秦基伟做了汇报,认为敌军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了,我军如果继续摆着战役的架势,从作战效益上讲是一种浪费,故建议结束战役,把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完全恢复和最后巩固作为战术性行动。秦基伟说:他们不打,我们也不打了。第3兵团首长也决定,五圣山指挥所撤销,由15军部队重新接替12军的防务。

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大规模流血的战斗并未结束。

12月3日,准备多日的南朝鲜军第9师发动了接手北山任务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敌军对高地北山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轰炸和炮击,下午,2号坑道口8米多厚的岩层终于扛不住重磅炸弹和炮弹的狂轰滥炸,轰然倒塌,106团2连副连长带着2排40多人被埋在坑道内。两个班的工兵奉命冒着炮火冲上去试图挖开洞口,但两个班都被敌人的炮火炸光了,那个加强排最终也没救出来。

这天太阳快落山时,106团1营教导员王银虎和宣传干事李焰在448高地用望远镜观察537.7高地北山2号阵地的情况,突然看到2号阵地表面出现了一小股敌军,就在王银虎安慰李焰说可以在晚上把阵地反击回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战士端着一根爆破筒扑进敌群,一声巨响,那股敌军全部倒下了。王银虎立即找人去查烈士的姓名,结果只知道是2排的战士,由于2排已经在下午全部牺牲在坑道内,所以这个与敌同归于尽的烈士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了。

这一天1营打退了敌人11次进攻。

此后几天敌人进攻的兵力虽然越来越少,但炮火丝毫不减,战术也越来越狡猾,甚至还搞了几次炮火假延伸。8日15时30分,敌军约一个排兵力已经靠近5号阵地了,但阵地上还丝毫没有动静,就在1营长权银刚下决心炮击这个阵地的时候,发现阵地上跃出两个身影,一个是机枪班长王安良,另一个是9班战士侯超。侯超一条腿已经炸断,血流如注,他毅然抓起爆破筒冲入敌群……

13日8时30分,敌人用两个连对6号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我军31师91团2营4连部队粉碎敌人5次进攻,战至10时歼敌180名,俘虏敌排长1人,而4连仅伤亡38人。这之后南朝鲜军终于消停了。

15日,106团把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第15军29师接防部队,他们固守阵地28天,歼敌数千,胜利完成了李德生交付的“收摊子”任务。

【14】止戈为武

山在烧——上甘岭战役纪实(3)

从韩国金化“胜利观景台”(Seungri Observatory)远眺五圣山和两高地

从照片上看现在的五圣山地区,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色。1952年10月14日之前,这里同样是林木参天,然而43天的反复炮击轰炸过后,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上已经找不到任何树木了,不要说树木,连草皮都没有了。93团团长李基中在上甘岭战役结束一年多后重返昔日战场,他看到的依旧是一片秃山,由于没有草木覆盖,暴雨把虚土冲刷出上百条深深的沟壑,从山头直通向山脚,令人触目惊心。

真的成了一片焦土。

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故事还没完。1953年1月,皮定钧率领志愿军第24军接替了15军的作战任务,72师214团被拉上了两高地,这个团8连后来出了一个著名的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叫张桃芳,张桃芳的狙击阵地就布置在597.9高地。

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的时候,24军74师部队于7月13日拔掉了注字洞南山这个钉子,15日第24军70师210团1营趁势发动了对537.7高地南山(主峰)的进攻,一举占领了537.7高地全部山头。

12天后,朝鲜战争停战,五圣山地区的两军分界线最终划定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之南。双方军队从分界线各自后撤2千米,形成一个横贯朝鲜半岛、长238千米、宽约4千米的“非军事区”(Demilitarized Zone,缩写DMZ),非军事区内双方军人都不许进入。由于非军事区戒备森严,连居民也都迁走了。而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时至今日,非军事区竟然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保护区。

597.9高地和537.7高地都位于非军事区内。从卫星照片上看,朝鲜政府修了两条直通两个高地主峰的公路。

围绕两高地的战斗,其激烈程度在当时已经令人瞠目。战后双方都公布了自己的伤亡数字和估计的敌方损失,这中间有较大出入是必然的。张嵩山在《揭秘上甘岭》一书中进行了仔细核算,认定双方损失如下: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6691人负伤,4838人阵亡,合计11529人,其中45师伤2832人,亡2849人,合计5681人;29师伤1248名,亡717名,合计1965名;31师伤2354人,亡1038人,合计3392人。

美军:伤亡约3300人,其中第31团伤1018人,亡248人,合计1266人;第32团合计伤亡845人;第17团合计伤亡805人;配属的埃塞俄比亚营伤亡40人,哥伦比亚营伤亡27人。

南朝鲜军:伤亡约2万人(张嵩山根据美军第8集团军的统计报表估算的,韩国国防部只承认损失4829人)。

短短两个月时间双方合计至少1万人战死在这片约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天有约170人死去。而双方投入战斗的总兵力则为约11万人,平均每33.6平米分摊一个人,其兵力投入之密集,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多见。

而这一切,都起源于美军第31团团长摩西“用两个营兵力花5天时间200人的代价占领598高地”的念头。

那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究竟值不值得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反复争夺?长期以来我军军史都高度强调这两个高地的重要性,认为丢了这两个高地,五圣山就危险了,而丢了五圣山,则中部防线将严重动摇。连韩国编撰的《朝鲜战争》一书也认为:如果拿下这两个高地,五圣山也就唇亡齿寒了。

事实并非如此。五圣山和上甘岭两高地之间,还有两座高山:781高地和679.1高地,即便丢掉上甘岭两高地,781高地和679.1高地也依然足以拱卫五圣山,更何况五圣山海拔1061.7米,极为陡峭,徒手上下山尚且困难重重,负重仰攻谈何容易?

因此,第15军之所以不惜代价反复争夺上甘岭两高地,并不是因为担心五圣山会有什么闪失,而是因为丢失上甘岭两高地之后,我军将被迫后撤1.5到2千米,在781高地和679.1高地一线建立防御线,这样,在就地停战的时候,我军将丧失若干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权。更何况,左右友邻部队都在向前挺进,独有15军向后撤退,从军人荣誉的角度来讲,也是不能容忍的。这就决定了15军必然会选择宁可把部队打光也要坚持打下去。

而从“联合国军”角度来说,通过夺取两高地可以迫使我军后撤,同时拉直战线从而改善金化方向的防御态势,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作战行动。此外,几天前其在西方山方向刚刚遭受38军对白马山的攻击,通过进攻两高地对志愿军进行报复,对拉升士气也有极大的作用。更何况联合国军自认为有强大的陆空火力优势,志愿军的防御阵地究竟能不能抵抗,美国人也想一探究竟。

只是打起来之后,战斗规模迅速失去控制。美军投入步兵是原计划的15倍,动用的战斗轰炸机是计划的11.1倍,作战时间是原计划的15倍,伤亡是原估计的125倍。韩国战史称:两高地的战斗一开始就成了血战,互不示弱,创造了韩国战史上战斗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当面之敌中共第15军防御意志坚定,因而三角高地战况始终没有进展,反而足以使敌人为打成漂亮仗而自豪。

我军第45师激战23天,全师27个步兵连有16个连两次打光重建,134团8连甚至3次打光重建,全师连级干部伤亡65%,排级干部伤亡89%,班长副班长伤亡则近乎100%,特别是134团8连4班,先后四次补充兵员,伤亡6任班长。全师307挺机枪,打坏257挺;1717支冲锋枪,打坏将近1400支;步枪不常使用,也打坏半数以上,全师在战斗中消耗弹药1257吨(不包括阵地上搜集的敌军遗弃弹药),其中投掷手榴弹10.65万枚,手雷4.6万颗和爆破筒1500余根(31师在战斗中投掷手榴弹41112枚)。

该师诞生于太行山上,到上甘岭战役打响前的5年间共阵亡2161人,光荣负伤7952人,而一次上甘岭战役,全师就阵亡2849人,超过前五年总和。15军全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200多个英雄集体;12347名三等功以上的英雄、模范、功臣,占该军在朝立功总数的91.76%;朝鲜停战后,朝鲜授予12名志愿军官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其中15军就占了3名。

让我们记下战斗期间38名在危急关头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吧:

孙子明 江苏高邮人,23岁,1952年10月14日上午牺牲于537.7北山8号阵地;

孙占元 河南林县人,27岁,1952年10月14日晚牺牲于597.9高地2号阵地;

粟振林 河南林县人,21岁,1952年10月14日晚牺牲于537.7北山2号阵地;

李忠先 山东平西人,24岁,1952年10月14日晚牺牲于597.9高地;

郑金钵 山东广德人,23岁,1952年10月15日牺牲于537.7北山;

农庭秋 广西天保人,22岁,1952年10月15日牺牲于537.7北山;

安贵丑 河北隆尧人,年龄不详,1952年10月15日牺牲于597.9高地;

刘俊卿 湖南湘乡人,41岁,1952年10月16日牺牲于597.9高地;

王玉庭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0月16日牺牲于597.9高地;

霍大楷 四川资阳人,25岁,1952年10月17日牺牲于537.7北山;

李文彦 河南沁阳人,25岁,1952年10月17日牺牲于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

黄继光 四川中江人,21岁,1952年10月19日晚牺牲于597.9高地0号阵地;

龙世昌 贵州松坎人,19岁,1952年10月19日晚牺牲于597.9高地3、9号阵地之间;

赖发均 四川中江人,21岁,1952年10月19日晚牺牲于597.9高地9号阵地;

欧阳代炎 湖南耒阳人,26岁,1952年10月19日晚牺牲于597.9高地8号阵地;

葛洪臣 河南临颍人,25岁,1952年10月20日牺牲于537.7北山4号阵地;

戴华荣 贵州习水人,年龄不详,1952年10月牺牲于391高地;

林吉成 四川绵阳人,25岁,1952年10月22日牺牲于537.7北山2号阵地;

王新发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0月22日牺牲于537.7北山2号阵地;

陈喜逵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0月22日牺牲于537.7北山;

蒋元伦 四川中江人,21岁,1952年10月25日牺牲于537.7北山2号阵地;

翟春生 河南叶县人,23岁,1952年10月27日牺牲于537.7北山;

马忠保 湖南零陵人,24岁,1952年10月29日牺牲于537.7北山;

吕慕祥 福建建阳人,23岁,1952年10月30日牺牲于597.9高地3号阵地;

田立明 湖北洪山人,19岁,1952年11月1日牺牲于597.9高地9号阵地;

朱有光 四川安岳人,20岁,1952年11月2日牺牲于597.9高地1号阵地;

王万成 四川安岳人,19岁,1952年11月2日牺牲于597.9高地1号阵地;

唐治平 四川宜宾人,21岁,1952年11月5日牺牲于597.9高地2号阵地;

张志荣 重庆璧山人,30岁,1952年11月5日牺牲于597.9高地2号阵地;

杨国良 四川大足人,24岁,1952年11月12日牺牲于597.9高地11号阵地;

曾平章 四川富顺人,28岁,1952年11月12日牺牲于537.7北山4号阵地;

曾超志 四川安岳人,21岁,1952年11月14日牺牲于537.7北山4号阵地;

钟兴全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1月18日牺牲于537.7北山6号阵地;

侯超 四川雅安人,年龄不详,1952年11月18日牺牲于537.7北山5号阵地;

刘宝成 安徽阜阳人,34岁,1952年11月20日牺牲于537.7北山6号阵地;

陈大脚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1月24日牺牲于537.7北山6号阵地;

李子华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1月24日牺牲于537.7北山6号阵地;

无名烈士 籍贯不详,年龄不详,1952年12月3日牺牲于537.7北山2号阵地。

(名单据《解密上甘岭》,参照抗美援朝纪念馆资料补充和订正了部分烈士的年龄和籍贯

山在烧——上甘岭战役纪实(3)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和平万岁!

(完)​​​​

飞蠓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