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丁舟 2019-12-0823:52:47 评论 2,607 views

系列《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之4.7

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受到藏独分子干扰。法国社会群情亢奋,几乎一面倒地为藏独分子加油。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和当年支持美国独立差不多,只是没有能力出兵出枪罢了。综合实力已经强大的中国,对法国的行为忍无可忍,官方被迫还击,表态克制,出招却重。民间反弹显示出排山倒海之势,令世界震惊。事态几经波折,中法关系犹如上演惊险的过山车,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国际关系中较为罕见。2009年4月1日中法两国发表新闻公报,一段不愉快暂告结束,但是心结依旧。

有人说中法两国人民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激情与悲情四射,英雄与狗熊辈出。这可能与国家的地缘政治有关:临海又伸向内陆,海上分别面对岛国日本和英国,陆地分别面对俄罗斯和德国,导致许多经历相似。相似的国家命运是互相理解的最好基础,中法两国人民也曾有惺惺相惜之感。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都有影响,戴高乐很早向新中国敞开了怀抱。邓小平曾赴法勤工俭学,青年时的经历一定对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起过积极作用。

这次法国的表现和所谓的民族性没有关系,完全是面对新兴力量时的本能反应,中国部分网民给出的评价是丑陋。世易时移,历史的影像不时在双方的眼前闪现。法国人说看到了义和团的野蛮行径,中国人说闻到了路易十六时代的腐朽气息。据此往下推断,到底是新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还是现代法国再次革命,哪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更大呢?当然都不会发生。

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运动,试图把有关上帝、自然和人等诸多概念综合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方法论上强调理性,面对困难相信人的潜能,并且确立了人类历史普遍具有进步性的观念。同文艺复兴一样,启蒙运动首先是技术进步后社会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对催生工业革命帮助不大。启蒙简单来说就是走出自己所营造的困惑,或者走出黑暗寻找光明。从字面理解,与佛学中的渐悟、顿悟相近。但是置于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反对君权神授(洛克)、三权分立(孟德斯鸠)、天赋人权(伏尔泰)、社会契约(卢梭)、无神论(狄德罗)、感性知性理性(康德)等学说都能给社会带来新刺激,创立了一批非宗教化的现代理论,如怀疑论、无神论、唯物论。启蒙运动在思想上反对宗教观念,构建有别于神学的哲学知识体系,在政治上目标更大。文艺复兴是反封建、反神权,拥护王权,启蒙运动则从最初的寄希望于开明君主到最后的彻底反对王权,主张民主共和。

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油画《若弗兰夫人的沙龙》,雷蒙尼耶。18世纪有实力的贵族妇女经常邀请社会名流,举办各种聚会,启蒙运动中的很多重要人物是聚会的常客和主角。

社会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个问题恐怕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也有自己的设想。人类早期的很多大思想家就是凭借对这个问题的阐释而名扬千古的,比如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后来中国把答案固化在圣人言中,西方固化在上帝说中,都没有什么创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潮兴起,社会的模样与《圣经》中的描述大相径庭,部分人开始新的思考。其中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继承柏拉图的思想,留下了《乌托邦》一书。及至启蒙运动,各种主张伴随着对社会发展的构想和期望纷纷涌现。学者开始自我设计,逐渐摆脱了神学中上帝既有的安排。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就像技术借助科学一样,人们不想束缚于以前的经验或事到临头的政策来推进社会发展,而是希望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指导来完成这项伟业。

理想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幸福无比重要,而个体只有摆脱阶层、团体、宗教、国家的束缚,地位与之对等,没有各种专制,才是最满意的状态。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学说。自由主义最早始于英国光荣革命时期,当时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国家干涉个人的宗教信仰,要求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美国独立后,通过《人权法案》,保证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等。在共和政体下,自由主义得到了更充分的阐释,后来美国也因此成为自由主义思想的大本营。英国与美国能够在早期较好地实践自由主义学说,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必须要以发达的工商业为基础,然后在国家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分解最高权利,通过投票在议会中选举代言人,以照顾各方利益。英国的渐进走势明显,而美国几乎天生就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英美的成功鼓舞和刺激了法国,但是法国既没有二者的天赋,又希望将自由主义的光辉迅速普照全体国民,于是在实践的道路上狂奔,有幸与不幸中成为了另一个试验场。

随着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法国的社会结构和财富分配发生变化。新兴阶层手握技术和资金,开始厌烦与国王、教会、贵族的扯皮游戏。不过理论的华丽不能取代现实的严酷,革命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先是七年战争的失利令法国的诸多利益受损,随后在帮助美国独立的战争中付出过多,回报却少,还导致债台高筑。路易十六后期的法国还能保持大国地位,各项事业看上去也还不错,不过这要看跟谁比。如果与当时的清朝对比,估计法国不会产生革命的动力,但当时的参照物是隔海相望、欣欣向荣的英国。法国的新兴阶层对此羡慕嫉妒愤恨,放眼国内,财富狼多肉少,贵族、教会尸位素餐,国王宣称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拖拖拉拉、推三阻四。最终,大家放弃了对国王的幻想,不再相信路易十六能实行开明专制,于是爆发了大革命。大革命的过程很老套,只能是武装夺权,但是换了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历史的进步也正在于此。

巴士底监狱原是英法百年战争中在1382年建成的一座城堡,长期是保卫巴黎的军事要塞,后来废物利用改作监狱,被视为迫害进步人士的王权象征。1789年7月14日,当时里面只有7名囚犯,愤怒的民众攻克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也开始了无数人头落地的屠戮。革命政权建立后,下令拆毁监狱,现在该地叫巴士底广场。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同年6月,雅各宾派掌权,实行恐怖政策。1794年热月政变,疯狂告一段落。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建立独裁统治。1804年11月,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拿破仑(1769~1821)有亚历山大和恺撒的风采,其出众的军事才能在动荡的时代不可能被埋没。各方势力拉拢的结果是拿破仑自己当上了最高领导。他一方面巩固经济成果,一方面又攫取政治成果。当时大革命带来的大混乱令法国危机四伏,多国君主想合力扼杀新生的共和国。面对列强的反扑,民众热烈拥护拿破仑的统治,甚至容忍了他的称帝行为。拿破仑的军事才华暂时掩盖了独裁的后果,他纵横捭阖,连战连捷,多次击败反法联盟,大有统一欧洲之势。不过拿破仑后来的所作所为,正是他当初所反对的。穷兵黩武引发了各国和本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没有好下场。

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脉》,大卫。

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大卫。由于拿破仑是给自己加冕的,所以画家没有选择以往类似题材中教皇给皇帝加冕的场景,而是改为拿破仑给皇后加冕,让教皇沦为看客。

面对法国的狂飙突进,先进的英国和落后的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以现实利益为重,联手对抗正在现代化的法国。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法军失利;1812年法军远征俄罗斯失利;1813年莱比锡会战失利;1814年拿破仑下台,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厄尔巴岛。1815年3月,拿破仑神奇复位,历经百日王朝。同年6月,兵败滑铁卢,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度过余生,波旁王朝复辟。经维也纳会议,列强重新规划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随后,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三国君主缔结神圣同盟,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传播的共和理想。

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莱比锡战役纪念碑,1913年10月落成。

拿破仑并不只是一介武夫,他的一生充满各种传奇,他重视技术发明,引领法国大力推进工业革命,追赶英国。他主导制定的民法典,光照后世。他还喜欢历史和艺术,入侵埃及为欧洲带来东方学,开启人类多元历史文化研究的新纪元。对于拿破仑武力输出启蒙思想,以及希望砸碎旧制度,统一欧洲的理想,后人给予了部分宽容。军事天才拿破仑最后身陷囹圄,反映出法国乃至欧洲大陆近现代政治命运的一种困境。只要不能战胜英国,英国就会在欧洲事务中搅局;只要不能战胜俄罗斯,俄罗斯就会对西欧构成威胁。而这两个国家也无力完成欧洲的统一。

法国大革命血雨腥风,气势恢宏,但是诸多影响深远的成果并没有在历史中瞬时显现;甚至由于过程惨烈、军人称帝、王朝复辟,还受到失败的质疑。革命与反革命是生死对决,将暴力引向极致则是彼此不安全感的充分释放,相同的一幕并不少见。同样是走向民主共和,美国搭个草台班子都能成功,法国付出尸横遍野的代价,表面上又回到起点。国土面积狭小、资产阶级成熟的法国尚且如此,看来国人也不必对中国革命的曲折过于耿耿于怀。

完全不流血的政治变革几乎不存在,只是流血多少的差别。革命还是改革,这是一道选择题,不过两种说法都很难严谨,经常随意选择。革命改变国本,兹事体大,重建成本极高,甚至导致阶段性倒退。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通常情况是,当一国的现有制度不能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完全成为绊脚石,行政管理长期透支未来收入,社会运行成本大于社会支付能力时,容易发生革命。反之,一般都选择改革。但如果外力影响过大,则另当别论。

法国大革命有很多附属遗产,其中之一是建立了人的左右分类法。无论东西方,此前人的社会角色都是按照上下来分,各种歧视不说,天生就有道德色彩。1789年5月,法国国王召开搁置已久的三级会议,第三等级(新兴资产阶级)坐在左边,贵族和僧侣坐在右边。双方平等开会,由此诞生左派和右派之说。后来社会发展,各种观点和主义层出不穷,在变革混乱的时代,借派别之名也引发过战争、清洗或运动,搞得某些国家的某个时期谈左右色变,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左派和右派的划分标准各地不一,甚至观点相同,称谓相反。分出左右并不可怕,像钟摆来回摆动,动态中可以寻求平衡。极左和极右是正常社会的危险,别看他们在观点上是南北两极,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出于对现状的强烈不满,都有导致暴力的倾向。就像一串项链,极左和极右分处两端,却可以在颈后直接勾连。想严格区分左派和右派很困难,保守和自由经常也说不清楚,但是左右之分肯定比上下之分要好。

法国大革命不能温良恭俭让

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时的场景。

法国大革命的另外一项伟大成就是制定米制度量衡标准,也简称公制。1795年4月7日,法国国民议会颁布制度,采用十进制,规定一米的长度为经过巴黎的子午线自北极到赤道的一千万分之一、一升为一立方分米、一千克为4℃一升纯水的质量。1799年,铸造纯铂米原器,上刻写“永远为人类服务”。1928年,国民政府采纳公制,结束了清末以来的混乱局面,也为中国和世界交往多疏通出一条便捷的管道。公制现在已经全球通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国家还保持自己的传统度量衡标准,与公制并存。但是度量衡的全球标准化是大势所趋,不使用秦始皇式的强制手段,估计也会慢慢实现。

法国大革命上承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下启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中国辛亥革命、苏联十月革命、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近现代进程的主要篇章。法国大革命紧扣启蒙运动,影响最大,也被梳理得最多。但是,如果不引入工业文明的视角,不了解科学,仅在启蒙运动的思想中转圈,无异于算命先生看相,结果只会引发一连串的感叹:革命复革命,革命何其多。代代皆革命,万事仍蹉跎。

丁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