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暴露出的群体性无知

丁舟 2019-12-1201:27:48 评论 3,744 views

系列《言必称希腊还是中国》之4.10

2009年6月3日,福州的林则徐纪念馆经过整修,免费对外开放。这一天正是虎门销烟170周年纪念日。林则徐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中贯穿着他忧国忧民的思考和行动,其丰富的个人经历则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第一个完整的样本。

林则徐主张禁烟,后世多强调是因为烟毒之害,其实当时的主因是白银外流。中国长期是缺银大国,从明朝中期至清嘉庆年间,以白银结算对外贸易总体是顺差。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大量出口,换回白银以支持国内经济运转。白银是当时世界各国都重视的硬通货,西方列强为弥补逆差,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通过技术引进在南亚种植茶叶、在欧洲烧制瓷器、以棉纺换取丝绸。这些举措之外,还在南亚大量种植罂粟,实现鸦片提炼的产业化,向中国大量出口,逐渐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形成大额顺差。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后,对经济造成的伤害日益严重,国家财政日趋窘迫。

鸦片战争暴露出的群体性无知

英国在印度的鸦片储存库。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贸易额,在近些年是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清朝乾隆时期被论及较多。和同时期的英国做比较,数据五花八门,结论同样五花八门,想必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但是来路不明的数据和百分比似乎没有影响大家使用的热情,于是产生了一个类似“李约瑟问题”的问题:当时中国GDP是世界第一,为什么后来不行了?

要得出当时比较准确的经济数据几乎没有可能,只能以当时的经济水平进行推算。18世纪末世界人口9亿多,欧洲不到2亿,非洲1亿,美洲0.2亿;亚洲6亿多,其中中国3亿。中国农业、手工业水平尚可,加上人口优势,以国家为单位,用今天的统计方法推算,乾隆末期中国的GDP居世界第一可能没有问题,百分比待考。

在用清朝和西方做对比前,不妨先将这一问题上溯到宋明两朝,但是不必和当时的世界其他地区比,只要和元清两朝比一比就清楚了。元灭宋、清灭明,忽必烈、多尔衮出兵之时,都不是按照GDP总量来衡量实力的。地区第一也罢,世界第一也罢;代表繁荣昌盛也罢,代表腐朽衰落也罢;只要打不过都是一场空,所以对待此类历史问题,比较GDP远不如直接比较军事实力管用。而当战争必然来临的时候,引发战争的原因俯拾皆是,鸦片战争中的鸦片不过是个引子。

罂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鸦片是从罂粟的蒴果中提炼而来,各地主要将其作为药材使用。发现新大陆后,印第安人吸食烟草的方法传到欧洲,有人尝试吸食鸦片,感觉良好。但后来西方人主要还是吸食烟草,鸦片基本没有超出医用范围,也就没有造成太大危害。

不过很多东西只要换个地方,就能展现出别样的风貌。大约17世纪即明末清初,吸食鸦片的行为在中国开始流行,逐渐蔓延成为社会问题。西方发现此物在中国需求巨大。商人重利,对中国人的健康不必负责,只要能换回白银就行,于是在南亚殖民地大量种植,向中国销售,其中以英国为最。可悲的是中国市场异常配合,从乾隆后期到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结果是白银外流,百弊丛生。当林则徐等官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发现政府、商人、民间及外商各种利益纠结在一起,已经积重难返。于是依据传统做法,进言道光皇帝,晓以利害,主张禁烟,并得到批准。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政府认为在华商业利益受损。经过议会讨论投票,以微弱差距通过决议,决定派兵报复,以迫使清政府屈服。1840年6月,战争爆发,胜负没有悬念。英军先进的武器和军制及适中的目标,令结局早已注定。而对清军在兵多将广上强调可惜,在武备松弛上强调改进,都是无关大局的马后炮。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这是一段中国人较为熟悉的历史,史称“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为“通商战争”,强调出兵维护商业利益、改善经商环境的正当性。粉饰侵略是所有强盗惯用的伎俩,对此不必细说。关键是中国方面谁该为此负责,激进的林则徐、懦弱的道光皇帝、腐朽的清王朝、万恶的孔老二或是其他?

鸦片战争暴露出的群体性无知

英国为参战士兵颁发的鸦片战争奖章。

今天很少有人会天真地认为,如果没有鸦片贸易,就可以避免战争爆发。与此相反,从强权的扩张本性推断,战争的时间只会提前。林则徐和道光皇帝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不是超人,不能要求太高。清王朝似乎是担责的最佳人选,至今没有翻身。孔子及儒家思想后来也被牵扯进去,近几年在儒学复兴的情势下又有被平反的迹象。

其实泱泱天朝在懵懂中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这是别人进步自己停滞,长期积累后的必然结果。就连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也荒唐地认为洋人好吃牛羊肉,如果没有从中国进口的大黄、茶叶帮助消化,就会死亡,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决策。对此不妨再回顾两个不算细节的历史细节。

一、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前得知有英方人员被俘,立刻发旨提出一些问题派官员讯问。问题包括:英国到中国要经过几个国家?印度离英国多远,通不通水路,为什么派人跟随英国来打中国?英女王22岁,怎么能当上国王、结婚没有、丈夫是谁、在英国是什么职务?英国卖鸦片给中国,是图财还是另有阴谋……不要嘲笑道光的问题,其实现代人要立刻回答也很困难,不过可以借助翻书上网找资料。而在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没有一名通晓中英双语的人为政府服务。最高领导人问遍高官大儒,却找不到答案,尽管有些资料就尘封在深宫之中。清朝皇帝的勤勉程度在中国各朝高居榜首,道光发旨讯问的行为中规中矩,无可挑剔。令后人感慨的是当时中国对于第一强国的无知,对于世界的无知,对于中国在世界上所处位置的无知;而且不是一般的无知,是无知到极点。

二、参与鸦片战争的英国舰队中不仅有多艘蒸汽动力的运输船,而且有一艘明轮式蒸汽铁质战船复仇女神号。尽管铁板较薄,它却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的铁质战船,参加了数场战斗,击毁多艘清军木质风帆战船,自身毫发无损,其后代子孙就是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以此为标志,鸦片战争除了其他性质,还是中国农业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首战。从此中国传统的生产技术逐渐报废,学习、吸收、改进现代技术成为中国长期的第一要务。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技术差距只是其中的一项,一艘蒸汽铁质战船还折射出双方一整套的军事制度及社会制度的差距。当英军用科学知识指导战争的时候,清军却还寄希望于各种迷信和巫术。英军远征,民众在后方为了商业利益,将支持战争的资本转化为炮舰;中国在本土作战,民众与清军相伴却不知为何开战,多沦为看客。按照实况,清政府即使有能力调动更多的资源,也无济于事。而面对此景,后人即使洞悉全局,恐怕同样无能为力,谋划不出什么好的对策。

鸦片战争暴露出的群体性无知

复仇女神号炮击中国战船的场景画,出自1942年11月的《伦敦新闻画报》。复仇女神号虽然还装有风帆,但也有蒸汽动力;铁质外壳,长56米,并配备了最新改进的罗盘。

无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等于白痴,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无论个人和国家,都要为无知付出代价后才能有知,而群体性无知的后果最严重。无知的代价包括交纳善意的学费和遭受恶意的耻辱,在中国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两种付出的代价都很高。无知尚可学习,无能却很致命,因为落后即使不挨打,也注定要遭受各种欺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中国再也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世外桃源,一旦入世,初始阶段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鸦片战争只是开始,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京、日本侵华……一系列事件都在这一轮次中发生。连续的外侮夹杂着连续的内乱,几代中国人没有过上几年好光景。无知和无能造成落后,可是很长时间内,不管中国人怎么努力,好像总是小学没毕业。

鸦片战争暴露出的群体性无知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署《南京条约》。

在无知和无能的状态下,再来看清朝的GDP世界第一就更加没有意义了,因为农业文明的GDP和含有工业文明的GDP完全是两回事。除了数字游戏,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乾隆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重极大;与处于工业革命初期,以商品经济为主的欧洲有所不同,而且差别越来越大。蒸汽机的产值跟中国的瓷器比较,如果仅用白银来做衡量恐怕有失公允。同样的问题在今天也有:无数艘小船的排水量累加可以等于一艘航空母舰,无数颗鞭炮的爆炸当量累加可以等于一颗原子弹。但是一艘航母、一颗原子弹到底值多少钱,谁又能算清楚?GDP质量的差异足以让总量对比失去意义,也就是常说的“重质不重量”。当时西方的经济总量中已经有现代工业,中国的手工业无法与之匹敌,无论怎么数额巨大都是水月镜花。

马戛尔尼访华,中英两国互送的礼物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中国赠送的玉器、瓷器被英王分发手下,大家不以为意,只看作是东方艺术品。乾隆对英国赠送的礼物同样不以为意,它们大多一直静静地存放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礼物又被英军抢了回去,如此“物归原主”比其他劫掠更令人感到耻辱。商品价值也许相同,社会作用完全不同。如果无视技术的进步、效率的差异、比较的基础,GDP往往无法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贸易额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改变自身历史、启动国际化进程的开端,也常被视为后来一切混乱的起因。事实上,这次因外患引发的局部战争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小,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而更大的内乱是依照中国自身的发展规律爆发的。自康熙年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汉文化核心区约170年没有大的兵灾。这个靓丽数字的结果,是1850年中国人口增至4.3亿左右,土地不堪重负,又一次达到承受极限。各地民乱渐起,随后爆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比鸦片战争晚,但是二者并无必然联系。1846年至1850年,因遭遇一个小的低温期,两广地区天灾不断;再加上本来就地瘠民穷,农民在生命线上挣扎,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这种情况置于任何朝代,都会爆发起义。不过由于加入了列强带来的工业文明因素,太平天国运动和清政府的表现,都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从此中国乱上加乱。不幸迟早都要发生,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起来,正好一起解决。

丁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