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亡,人们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叫“咽气”,也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人的生命真的是以咽下最后一口气作为终点吗?
慢性衰竭死亡前出现的系列呼吸变化
自古以来,人们就观察到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呼吸停止是死亡的最直接的征象。
因此,当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活着,往往伸手到鼻孔测试是不是还有呼吸。这一个场景,或动作在影视剧中尤其最常见到。
甚至,由此衍生出生命“元气”,即“气”就是生命力的概念。
这一点不仅存在于中医,西方古代医学也同样这样认为。
比如,在古希腊医学,也认为血管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动脉负责将吸入的“灵气”,即生命力转运到全身,静脉负责将肝脏产生的血液转运到全身提供营养。
这与我们传统医学“经络是气血运行通道”的说法几乎不谋而合。
可见,呼吸和“气”在古代传统医学中所占的地位有多重要。
鉴于此,人们对于呼吸,特别是临终前的呼吸可以说极尽观察入微之能事。
结果,在缓慢衰竭死亡的人,人们观察到死亡的最后现象往往就是“咽下最后一口气”。
当然,在“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之前,人们可以提前几天观察到有关呼吸的一些列变化。
包括:
喘气变得粗而沉重
这是由于,在慢性衰竭的人,循环衰竭往往比呼吸衰竭更早出现。
循环障碍或衰竭可以导致肺部充血,水肿,因而呼吸道变得狭窄,气流通过狭窄的呼吸道就会引发震动,使得呼吸显得沉重,并发出明显的呼吸音;如果气道内痰液较多,甚至在呼吸时会发出“咯咯”的声音。
哈欠连连
临终前的几天,人们被观察到可能会特别频繁的出现打哈欠。
目前,对于人为什么会打哈欠(不仅是指临终前)的生理机制还不甚了解。
是,一种理论是,哈欠可以让人猛地吸入一些空气,增加氧供应,从而让人从迷糊中警觉过来。
因此,人最常在困倦时打哈欠。
而临终前,由于呼吸衰竭,血氧含量会降低,频繁出现打哈欠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张口呼吸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尤其是刚停止时会展开嘴巴猛喘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缺氧和血液中二氧化碳聚积刺激呼吸中枢造成的。
原因时,此时对呼吸的需求已经超出了狭窄的鼻孔所能提供的气流量,因此,动用更宽阔的口腔来提供更大流量的气流通道。
类似的道理,如上所述,人在临终前,呼吸道狭窄,缺氧和血液二氧化碳积聚已经可能是一种常态,鼻呼吸已经不能满足生命需求,而出现张口呼吸。
呼吸节律的改变——潮式呼吸模式
在更加接近临终的时候,还会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快速深呼吸与平静或呼吸中断交替出现的现象。
这是主要是因为,由于驱动呼吸的因素主要是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当正常呼吸已经不能保证排出足够的二氧化碳,血液二氧化碳积聚就会通过解离出的氢离子刺激吸气中枢而引发急促深度的呼吸。
这种急促深度的呼吸会导致积聚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因而,在连续猛喘后呼吸会恢复平稳;急促深度的呼吸甚至会导致超量的二氧化碳被排出,导致短暂的时间内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没有足够二氧化碳刺激呼吸,就会出现呼吸暂停。
这样,这种临终前被观察到的快速深呼吸与平静或呼吸中断交替出现的周期性呼吸现象,被称为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
“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在更接近临终前时,呼吸进一步衰竭,呼吸幅度也会变得很低,以至于似乎只能观察到仅有可见的呼气,没有明显可见的吸气的现象。
在民间,这种现象常被形象地称为“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这种“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的现象在真正的死亡来临的瞬间更为常见,并且通常会以这种呼吸结束生命。
因而,生命往往是以呼出最后一口气结束。
这是因为,吸气是一个呼吸肌收缩的主动过程,而呼气是胸廓由于重力原因的被动过程。
因而,无论如何,死亡都是以呼出最后一口气结束。
从表面看,似乎反而像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殃——临终呼出的最后一口气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观察都认为人以“咽下最后一口气”结束,早在1、2千年前,我们传统医学也认为人的生命以“呼出最后一口气”结束。
由于古代对一些传染病缺乏认识,人们观察到“接触死人尸体也会传染疾病”,比如会被传染被称为痨病的肺结核。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传尸病”,或尸疰、尸气、鬼注、殃注等各种名堂。
人都死了为什么还会传染疾病呢?
有人认为,传病是由于接触到了病人呼出的最后一口气。
鉴于临终前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如此厉害,甚至可以传染致死性疾病,因而给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号,叫“殃”或“殃气”,就是遭殃的“殃”,接触到死人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就叫“遭殃”。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