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五次方 2020-01-1419:26:22 评论 12,305 views

《国风·周南·卷耳 》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说的是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思念她的丈夫。诗中的“卷耳”,是一种当时流行的野菜。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一:球序卷耳

那么卷耳到底是啥呢?很多书籍都将其解释为“今名苍耳,嫩苗可食,亦可药用”,这有点令人困惑。虽然两千年过去了,但“卷耳”作为一个植物名称今天仍然存在,泛指石竹科卷耳属的物种。

上图是球序卷耳/Cerastium glomeratum,摄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恰在古之“周南”范围内,很多人也拿它当做野菜。凭什么诗经中的“卷耳”就得是“苍耳”呢?这完全没道理嘛。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二:球序卷耳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三:苍耳的花序

在较早的典籍对“卷耳”的描述中,我们看不到苍耳的影子,如《尔雅》称卷耳“形如鼠耳,丛生如盘”,晋代陆机《疏》亦有关于卷耳的文字,“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珰”。

“白华细茎蔓生”几乎就是球序卷耳的写照,它的果期为5-6月,恰在农历四月中。苍耳植株高大粗壮,绝不“丛生如盘”,也不是“细茎蔓生”,其头状花序像一个个红绿色小绒球,无“白华”可言。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四:球序卷耳的蒴果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五:玻璃耳珰

陆机还说卷耳的果实“如妇人耳珰”,这要是苍耳就邪门了,耳朵上挂个像苍耳一样的刺儿头,先秦女性就这么狂野吗?

且耳珰形如腰鼓,两端或一端较宽,中部明显收腰,苍耳的“果子”却两头尖中间鼓的纺锤形,明显不符。球序卷耳的蒴果则为“长圆柱形,顶端10齿裂”,虽与耳珰形状不尽相符,但好歹是个圆柱形,顶端的10齿裂可以看作“一端较为宽大”,显然比苍耳更像耳珰。

凡事架不住细琢磨,综合各种信息判断,即可知古今“卷耳”实为一物,压根儿就不该有苍耳什么戏份,盖因均有“耳”字而被弄混。中国古代缺乏博物学传统,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失之粗陋,所以这一糊涂就是千百年,可谓流毒深远,导致后世很多人都把“苍耳”和“卷耳”混用,这里面就包括杜甫。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六

说老杜之前,先说老李。李白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有句曰“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毫无疑问,此苍耳即现在的苍耳,因浑身毛刺,且有倒钩,故能沾满“翠云裘”,最后不得不请人“摘苍耳”。

全诗加标题提到苍耳三次,“范”两次,未言及杜甫一个字,但那天李杜是“在一起”的(见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想必杜甫目睹了这出“苍耳林深迷谪仙”的小插曲。然而杜甫却分不清苍耳和卷耳。在其诗《驱竖子摘苍耳》中,赫然出现了一句“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摘了啥。

诗中所记“摘苍耳”实为果腹,老杜对苍耳的口味评价不低,“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敢情都吃出橘子味儿来了,也不知是饿瘪了吃嘛嘛香,还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依本砖家之愚见,苍耳枝叶粗粝,必然难吃,更何况这玩意儿和多数绿色天然的“野菜”一样,多少有点毒。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七

关于苍耳,明代周王朱橚《救荒本草》中如是说:......秋间结实比桑葚短小而多刺......有小毒又云无毒,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挑食。其子炒微黄,捣去皮磨为面作烧饼蒸食。“小毒又云无毒”,可见朱王爷也没个准谱儿(殿下又不会亲自吃)。

事实上苍耳富含苍耳子苷,毒性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动物食用并消化足够量的苍耳苗会导致死亡,推测在漂洗、烹饪中会被去除大半,实际后果并不严重,至少不会当场挂掉。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八

现在是府库充实的太平盛世,自然是用不着再吃那些冷门野菜了,苍耳对于人们的意义,恐怕只是小时候的玩物。抓一把苍耳,撒在女同学的头发上,这种恶作剧可能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顺便纠正一个概念,通常所说的苍耳果子并非真正的果实,带有倒钩的小刺儿长在木质化的总苞上,总苞内部有两枚略似葵花籽的瘦果,那才是苍耳的果实。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九:本土的苍耳/X. strumarium

过去常见的是本土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总苞刺细而稀疏,相对比较温柔;如今的苍耳大都具有密集的总苞刺,气质霸悍凌厉,和本土苍耳迥异。

这些都是新来者,主要是西方苍耳/X. occidentale、北美苍耳/X. chinense(命名者误以为原产中国)或意大利苍耳/X. strumariumsubsp.italicum等种。在外来势力的强力侵扰下,可怜那本土苍耳几无噍类矣。

我翻阅了我所有保存的照片,未能找出一张本土苍耳。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十:意大利苍耳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吗?

图十一:刺苍耳

意大利苍耳是苍耳的亚种,也是最好认的,它的总苞刺比较繁琐,“刺上有刺”;西方和北美极为相似,区别只在果苞的大小和刺的数量,很难仅凭照片分辨出来。

考虑到西方苍耳比北美苍耳分布更广泛一些,不如就当它们都是西方苍耳吧(我拍的图三、六和七)。在有些分类系统中(比如FOC),苍耳属只有叶腋具刺的刺苍耳/X.spinosum和叶腋不具刺的苍耳两个种,其余皆为苍耳的变种或亚种,北美或西方本也不必太较真。菊科苍耳属起源于北美,凭借天赋异禀四处攻城略地,所谓“本土”苍耳也曾是入侵种。

南齐的陶弘景曾谓苍耳“昔中国无此,遂羊毛中来”,故又有俗名“羊负来”,话说在遥远的先秦年代,苍耳到底有没有出现在我国也难说。认定《诗经》中的“卷耳”为“苍耳”,实是千古之冤。

五次方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