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科学未来人 2019-04-0812:40:09 评论 3,250 views
摘要

那些含BPA替代物的塑料制品比如PSU,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依然会缓慢释放BPA与BPS

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上午看到消息:欧盟把婴幼儿奶嘴产品中所含的双酚A(BPA)迁移量,由0.125mg/L降低为0.01mg/L,等于标准升高了125倍!欧盟的动作算快的了,因为BPA这种有毒物微量或者“长期极微量摄入”也是有害的(主要针对婴儿及其子孙的生殖系统)。

但是,那些标明“不含BPA”的塑料制品就安全吗?

答:不安全。

请看:

很多人都知道塑料制品中含有双酚A(BPA),超量摄入了便有毒。但是生活中又常常需要用到各种塑料的奶瓶、杯子、饭盒等等,那怎么办呢?——买贵的呗!事实上,价格贵的也不一定安全哦~

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婴儿奶瓶曾是BPA“重灾区”

BPA有什么毒?

BPA是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的原料,它们进入人体后,有极强的类雌性激素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那么它就可以导致女童性早熟,这是最“轻”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它能导致男性与女性的生殖功能下降,比如精子或卵子的活力下降,还能导致各种疾病或癌症,比如心脏病、糖尿病、肝脏衰竭或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等,还能影响大脑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发育,所以对婴幼儿的伤害相当大!

这些毒害效应,是20年前(1998年)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Patricia Hunt实验室偶然发现的。他们在从富含BPA塑料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鼠体内,发现了大量染色体异常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然而,在他们的论文发表之后,以及大量的跨物种的重复性论文发表之前,BPA仍在全球广泛使用,直到毒害作用被彻底坐实!

各国开始亡羊补牢:先是丹麦,2010年7月起禁止销售含BPA的儿童用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2011年3月,欧盟禁止销售含BPA的奶瓶;2011年6-9月,中国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含BPA的奶瓶;2012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禁止销售含BPA的奶瓶和儿童水杯……其中,美国多地如加州、阿拉斯加州、阿肯色州等,更是把BPA的禁令范围扩大到7岁以下儿童用可循环食品或饮料容器上。

但成年人用的水杯呢?以及其他塑料制品或金属内壁涂料中,是不是依然含有BPA?没错!由于在安全剂量上存在争议,BPA的“合法适用范围”依旧广泛。在中国,含BPA的PC材质水杯仍在电商网站合法销售。据笔者所查,那些漂亮的彩色水杯下方,多有评论感慨“真便宜……”也许他们应该想想:为什么如此便宜?!

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老化、破损的聚砜树脂(PSU)饭盒,释放出BPA以及更多的BPS,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BPA替代物依旧有毒?

BPA难以被完全替代。它的用处多多,比如可让塑料制品变得无色透明、经久耐用,还能防止蔬果侵蚀金属容器等等(所以许多金属容器的内壁涂料中,也有BPA)。于是,被“小范围”禁用后,BPA替代物必然横空出世:双酚S BPS、双酚F BPF、双酚AF BPAF、双酚芴 BHPF,层出不穷……其中,仅BPS一项,欧盟的年产量就在1000-10000吨,它们被广泛用在食品包装盒、食品罐内壁、婴儿奶瓶和儿童水杯、纸制品上。

然而,BPS依然有生殖毒性:

2015年,《PNAS》研究发现,即使在低暴露水平下,BPS依然可伤害斑马鱼的大脑发育;高剂量水平下,BPS可导致大鼠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其雌激素效应相当于BPA的(4-60%)、抗雄性激素效应则相当于BPA的25%;此外,BPS还独有一份类固醇激素效应,能引起17-OH孕酮水平上升,导致脂肪蓄积和肥胖。

此外,BHPF也有生殖毒性:

2017年,《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BHPF因其极强的抗雌激素效应,会对雌性小鼠的生殖功能造成全面伤害:小鼠子宫重量下降、怀孕比例下降、死胎率上升,仔鼠出生体重下降等等。对100名经常喝瓶装水的男大学生做血清分析发现,有7%的人血液里检测出了微量的BHPF。

BPF、BPAF等BPA替代物也都有毒性:

2018年,《Current Biology》文章发现,BPA的各种替代物,均能导致成年小鼠精细胞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以及幼崽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SSC)异常,进而导致精母细胞中的重组水平永久性降低。所以,BPA及其替代物的危害可波及到小鼠的2-3代。

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BPA替代物的危害可跨越3代!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中使用的这些替代物剂量非常低,相当于人类使用不含BPA塑料制品时的水平:FDA规定的安全剂量为50ng/g/d,实验中用到的各替代物剂量为20ng/g/d,均远低于所谓的安全剂量。这一数据等于支持了此前的研究成果:作为内分泌干扰物,BPA及其替代物可能并不存在长期暴露下的“安全剂量”。

不过,2018年这篇《Current Biology》论文的作者Patricia Hunt教授,他在表述上是保守而克制的:那些含BPA替代物的塑料制品比如PSU,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依然会缓慢释放BPA与BPS,它们对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秀丽线虫等生物均有毒害效应,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确定BPA替代物对人体生殖健康的影响。

当然,Hunt教授也指出,全世界的化学制品安全评估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都面临挑战,只因为新型化学原料的种类太多。基于成本考虑,企业完全可以合法地引进这些原料,有的也无需产品成分上特别标注。所以,在各方面达成共识之前,那些可能含BPA替代物的塑料水杯、塑料奶瓶、塑料饭盒将会继续正常销售。

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对化学制品做雌激素信号通路影响测试,任重道远

几个小问题:

1,奶嘴有类似问题吗?

答:没有。市售奶嘴一般是硅胶做的,并不含有BPA。但胎儿/婴儿通过脐带血/母乳喂养或奶瓶罐等途径,仍有暴露于BPS中的风险。

2,请问不加热是不是没问题?给宝宝买了塑料制品衣柜,有问题吗?

答:首先,如果是PC材质制品(如瓶底标号为07的饮料瓶、饮用水桶、婴儿餐具、体育器械、医疗器械、光盘或电器等),常温下也能释放BPA,只不过高温下释放速度可加速40-50倍;其次,BPA的透皮(肤)吸收率也高。即使是ABS材质的塑料衣柜,也往往含有四溴双酚A(BPA衍生物,作为阻燃剂使用),不过它是低毒性,目前仅少量研究认为它在高剂量下,可能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的肝脏、脾脏、造血系统和甲状腺有毒害作用。

3,高档的水杯或奶瓶,如Tritan牌共聚聚酯杯,PPSU、PP材质的,有没有问题?

答:不同于PC,这三种水杯肯定不含有BPA。但是否含有BPS等替代物,厂家一般也不会专门标注。此外,有一件法庭往事:2007年伊士曼化工公司推出Tritan共聚聚酯,2011年多位科学家称在Tritan制品中检测到了类似雌性激素活性物,但伊士曼化工公司赢得了诉讼,法官最后裁定“禁止当事人继续宣称Tritan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活性。”

4,BPA或替代物到底有没有安全剂量?

答:高剂量BPA或替代物显然具有生殖毒性,但长期暴露于“安全剂量”以下的低剂量或极低剂量BPA,其影响尚有争议。不过,婴幼儿的大脑系统与免疫系统正在发育期,对BPA尤其敏感,有研究认为长期低剂量暴露于BPA,亦可通过雌激素类似物效应干扰正常的雌激素应答通路,造成细胞凋亡。

贵的塑料奶瓶、塑料杯、塑料饭盒,也都有毒?

最后是纽约大学Leonardo Trasande教授的建议:

1、尽量避免使用回收标识为3、6、7的塑料制品;

2、尽量避免给塑料制品加热,别忘了高温和物理破损都会加速BPA或替代物的渗出;

3、所谓食品级的PC制品,比如桶装水的桶,也是有寿命期限的,一般为2-3年,应避免逾期使用或阳光暴晒;

4、尽量用玻璃杯或钢制容器吧!

参考文献

1,Horan et al., Replacement bisphenols adversely affect mouse gametogenesis with consequences for subsequent generations, Current Biology, 2018;

2,杨蕴嘉,尹杰,邵兵,双酚A替代物-双酚S的研究进展,首都公共卫生,2016;

3,Hunt et al., Bisphenol a exposure causes meiotic aneuploidy in the female mouse.Curr.ent Biology, 2003;

4,Ejaredar M et al., Bisphenol A exposure and children’s behavior: A systematic review.J.Expo. Sci. Environ. Epidemiol, 2017;

5,Hunt et al.,Bisphenol A alters early oogenesis and follicle formation in the fetal ovary of the rhesus monkey.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2;

6,Fluorene-9-bisphenol is anti-oestrogenic and may caus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m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7,肖金环,王海宇,贾旭东,张文众,樊永祥,李志华,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雄性大鼠的毒性研究,毒理学杂志,2017;

8,Josie Gausiuszl, 塑料之毒无绝期?环球科学, 2014。

科学未来人